词条 | 水调歌头 张孝祥 |
释义 | 水调歌头 和庞佑父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鉴赏 此词题宋乾道本作“闻采石战胜”。题中“庞佑父”,一作庞佑甫,生平事迹不详。他与张孝祥、韩元吉等交游酬唱。韩元吉有《水调歌头·和佑甫见寄》词,惜庞氏原作已佚。 本词作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据《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虞允文督建康诸军以舟师拒金主亮于东采石,战胜却之。”采石之战是关系到南宋安危存亡的重要战役,是一次振奋人心的重大胜利。孝祥得知战胜信息,满怀激情,写下了《辛巳冬闻德音》诗和这首词。 此词的主题是一曲豪迈悲壮的胜利凯歌,但艺术构思别具一格。作者没有运用彩笔浓墨来描绘战争的壮观,而是通过写景、记叙、抒情和借古颂今的手法,热情洋溢地讴歌战争的胜利,同时抒发爱国豪情。 开头“雪洗虏尘静”一句,笼罩全篇,概括了采石战胜。“雪洗”,指洗刷。这对靖康之耻来说也是一次洗刷。这次交战偏偏又在冬十一月,正是风雪交加的时节,故用雪字,又是即景写实。“风约”句是说风儿和云儿却把我留在了此地。一个“留”字,细致委婉地表述了词人未能参战的遗憾心事。他在《辛巳冬闻德音》诗中直率地道出:“小儒不得参戎事,剩赋新诗续雅歌。” “何人为写悲壮”二句,叙写欢庆胜利的情景。“悲壮”,此指悲哀雄壮的战绩。“吹角”,本指奏军乐,这里象征着胜利凯歌。“悲壮”与“吹角”,上下相关联,渲染气氛,使一种充满胜利欢快的情绪,跃然纸上。 下面词人借用典故以自抒壮怀。一是“湖海”句以陈元龙自比。据《三国志·魏书·陈登传》的记载,陈登,字元龙。许汜说他是“湖海之士,豪气不除”。二是“如今风景”用《世说新语·言语》中周觊的故事。西晋末年,五胡作乱,中原人士相继过江避难。他们经常相邀新亭(今属南京),坐在草地上饮宴。周觊在聚宴中感叹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满座皆相视流泪。这时唯独王导脸色变得很严肃,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词人运用这两个典故,正是借以形象地表述自己渴望收复中原的心愿。“吴钩”,古代兵器。相传吴王命国人制作,后来的宝剑也泛称吴钩。韩元吉在《水调歌头·和庞佑甫见寄》中亦写过“长啸起舞看吴钩”。这里是词人从夜间剪烛抚剑的实景中,进一层抒发收复神州的豪情。 “剩喜”二句,承上而来,落到采石战场。“燃犀处”,指牛渚矶,即采石矶。“燃犀”是用《晋书·温峤传》中的故事。大意是说,温峤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人们都说水下面有许多怪物,于是温峤点燃了犀角照射水中。一会儿,只见水族中的各类怪物都着了火,奇形异状。后借指照妖。这里把金兵比作妖魔,以燃犀照妖比喻作战的胜利。 下片由写实景转入抒情。“忆当年”三句,文笔宕开。词人用一个“忆”字,引发出历史的遐想。三国的周瑜和东晋的谢玄都是作者所崇敬的历史人物。“春秋”,此指年龄。想当年周瑜在赤壁大战时年仅三十四岁,谢玄在淝水之战时年仅四十一岁。他们正处在大有作为的青壮之年。 “小乔初嫁”三句承上进一层叙写周、谢。三国乔公有二女,皆国色。大乔嫁于孙策,小乔嫁给周瑜。苏轼《念奴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香囊未解”是指谢玄少年时的故事。据《晋书·谢玄传》说:“玄少好佩紫罗香囊,(谢)安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于地,遂止。”这二则旧事,即是上句“周与谢”的延伸,又落到他们从容不迫地为国建立勋业方面,并以此来比拟虞允文。因此词人不是随意撷取,而是借以抒发宏大的抱负。 “赤壁”三句,由回忆历史转入当前。“赤壁”是当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县。“肥水”即淝水,是谢玄、谢石在此击败前秦苻坚大军的地方,在今安徽省。周瑜与谢玄都曾建立过不可磨灭的功勋,但现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如今的赤壁矶头夕阳斜照,淝水桥边一片衰草。这些冷落萧瑟的景象,引起了人们的无限愁绪。 “我欲”二句承上收束,悲中有壮。“乘风去”,见《南史·宗悫传》。宗悫少年时胸怀大志,曾对叔父表白自己的志愿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击楫誓中流”,见《晋书·祖逖传》。祖逖统兵北伐时,渡江至中流,击楫而发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那种声色壮烈的神情,使部下人人叹服。词人借用这个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豪情壮志。词末以“击楫誓中流”作结,既回应上片“风约楚云留”,又用积极奋发的音调振起全篇,使整首词有一种慷慨悲壮的“裂竹之声”。 这首词作及时地反映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采石之战,使词篇的现实精神闪耀着时代的光彩。从艺术特色来看,词人在写景抒情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出历史上的无数英雄豪杰,如周瑜、谢安、祖逖等。他们都是与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因而融入词篇,用来衬托采石之战的重大胜利,不仅显得自然贴切,而且运笔层层递进,舒卷自如,充分发挥用典语言以少胜多的作用。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