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水调歌头 杨炎正
释义

水调歌头

登多景楼

杨炎正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鉴赏

这是较能代表杨炎正作品风格的一首词,抒写他报国无路的感慨。淳熙五年(1178),杨炎正与辛弃疾等同舟过镇江,登多景楼而作此词,辛弃疾也有和作。

天气也似乎有意欺人。在感到寒意的眼中,只看见江天空阔,一切的景色都显得杂乱无章。作客他乡的词人,心意中怎么忍受得了秋天的悲愁呢?开头两句“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便点出了自己的愁意。究竟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愁意呢?这里没有明说,但明眼人一望便能体会出来。为了消愁,作者强呼斗酒,打足精神,特意上了最高层楼。可是入目的万里江山,必然会使人想起中原的半壁河山,这“愁”又如何能“消”呢?作者此时似乎又听到了大江中的鱼和龙一唱一和地悲啸,他感到,虽然有一种哀愁在催促着自己作诗,但也无心吟咏了。从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结尾两句“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意思更深一层:秋寒之中,不管是谁,都会受到风露的侵袭,都会感到冷意,可是作者却认为是“风露巧欺客”,似乎风露也乘人之悲,来“欺”他一下,使他衣裘之中比别人更冷一些。这里,“巧”和“分”这两个字用得很精警,使人从自然界的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的“风露”,想到了社会生活中也的确有特别善于“巧欺客”的“风露”,它乘人之危,无孔不入。

下阕对自己感情的表达就直露了一些。“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这短促有力的节奏,使人们充分体会到一个报国无路的英雄志士的感慨。神州陆沉,中原腥膻,对于卖国投降的人来说,确是不算什么,他们只顾门户私计,什么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存亡,都不在考虑之中。可是关心国家命运的人对此却感到极度的悲愤。有志不获骋,有力无处使,怎不令人感慨万分?何况年岁渐高,两鬓渐霜,一事无成!这几句激昂慷慨的声音,在晚秋的天空中回荡,确是发人深思啊!接下去的情绪便稍有低落,“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平生的意气,都促使自己现今更加憔悴,往后怎么谋划残余的岁月呢?年轻时都报国无门了,年老了更有何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投降派当权的朝廷里,剩下的只有一条出路:“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归隐吧,把自己的余生,交给沙鸥,凭仗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和沙鸥一起过闲散的生活。作者是饱含着眼泪,无可奈何地这样说的。这一点,和那些不问世事,一味追求逸乐的隐居生活的人是根本不同的。

整首词,显得十分悲壮苍凉,很有感染力,即使放在辛词中,也毫不逊色。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