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野有蔓草 诗经
释义

野有蔓草

《诗经·郑风》

野有蔓草,零露〔1〕。有美一人,清扬婉兮〔2〕。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注释

〔1〕零:落。(tuán):露多的样子。

〔2〕清扬:形容眉目漂亮传神。婉:美好。

鉴赏

这是一首写野合之美的诗。

野外艳遇,自秦汉封建社会确立和巩固以来,认为是淫乱的。但在一夫一妻制确立以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在某些特定的季节或时间,不仅被礼法和风俗所允许,而且笼罩着一种神秘和神圣的气氛。《周礼·地官》云:“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这种野合的时节在古希腊是祭酒神的狂欢节,在中国是“春社”之日。这种习俗,在近代日本很多村落,在现代南太平洋的许多岛屿上,都曾经或仍然普遍存在着(大井正著《性与婚姻的冲突》第25—29页)。这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说,是“在一个短时期内重新恢复旧时的自由的性交关系”。《墨子·明鬼》所记载的:“燕之有祖泽,当齐之社稷,宋之桑林,楚之云梦也。此之男女所乐而观也。”古人为什么长期保留甚至“在一个短时期内重新恢复”这一习俗呢?从浅层社会生活看,这与庆祝生子与丰收的礼仪有关;从深层社会心理看,它可能潜伏着“人们希望过去的传统的秩序、法律以及在此派生出的家庭模式、个人权威,在祭祈的昼夜里或短期内崩溃瓦解,再产生新的社会秩序、传统、权威”(同上第24页)的内心要求。野合的美,是追求和憧憬精神自由的一种外化形态。因此,欣赏这首诗,一个前提条件,首先要纠正被汉儒特别是宋明理学家所歪曲了的性的美,被儒家后期文化所亵渎了的人类童年期爱的纯真。

这首以感情的力量驱使语言像喷泉一样喷发的情诗,生动地描绘了一位青年小伙在沾满露水的田野里,与自己久已倾心的姑娘不期而遇时,立即大胆地向她求爱的举动和突然爆发出来的感情。诗的开头,以轻灵的笔调描绘出在初日照耀下的明澈晶莹之景,安排了一个十分清丽、幽静的自然环境,对全诗起到了烘托气氛的艺术作用。景色的清爽润美,很自然地引人想到姑娘的风韵与神情。在蔓草、零露与少女的形象之间,有着丰富的隐喻和联想。晶莹剔透的露珠,难道不正是姑娘那美丽的眼睛的写照吗?高高的蔓草,不正似亭亭玉立的少女的颀长身材吗?传情的景物描写与传神的人物描写,互相掩映,行文倩巧,情意泱泱。点睛之笔表现了姑娘的惊人俊俏,小伙子埋藏在内心的爱慕与相思之情,好像火山爆发一样,喷薄而出。两章重叠,看似语义重复,实则反复递进地传达了那热烈而缠绵的无拘无束的青春萌动!

这是一首青春的美、圣洁的自由性爱的赞歌。其审美意义又在于它展示了原始遗风中不伴有任何政治功利目的的两性爱情美的晶莹纯真。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7: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