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重别周尚书(其一) 庾信
释义

重别周尚书(其一)

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故国之思的小诗。题中的周尚书名弘正,南朝梁元帝时和诗人同为朝臣。陈文帝初年,周弘正出使北周,已羁留北周京城长安多年的诗人,于这时见到故国的同僚,自然感到无限欣慰。周弘正居留长安两年后南还了,而诗人仍得留下,当然倍感凄凉,就写了这首诗,以抒发欲归不得的悲哀之情思。不过,在此前已写过送别周弘正的诗:《别周尚书弘正》、《送周尚书弘正二首》,其中有诗句云:“扶风石桥北,函谷故关前,此中一分手,相逢知几年?”“共此无期别,知应复几年?”“离期定已促,别泪转无从。”由此看来,这首诗是送人过后,顿感失落,情绪起伏而涌发出的内心独白。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首二句用了两个令人注目的词眼“阳关”和“一人”,为的是特别突出自我伤悼的形象。“阳关”在古人眼里为边陲之地,关外就是西域,距中原有千万里之遥。但诗人并不曾到过阳关,所以,并非实指。这里是以阳关为喻,意在形象的说明长安之距故乡有如阳关之距中原,羁留长安之城如同置身阳关之外。“一人”是诗人自指。当年被西魏俘至长安的江南名士,都陆续回去了。今日,曾为同僚的周弘正也回去了。由此产生一种极其孤寂的心理,似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从而突出欲归不得的自我形象。“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后二句以雁比人。因为此诗不是秋天所作,而是写于春天,所以并非触景生情。这里写秋雁,不过是以此寄寓诗人要回归故国的愿望,进而感叹人不如雁:那秋雁到一定的季节可以向南飞去,而自己则永无期限地被羁留异乡了。清人沈德潜所评甚是:“从子山(庾信字子山)时势地位想之,愈见可悲。”(《古诗源》卷十四)

明人杨慎说:“庾信之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升庵诗话》卷九)此诗语言清新,音节谐美,已似唐人律绝,故对近体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7: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