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野有死麕 诗经
释义

野有死麕

《诗经·召南》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1〕,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2〕,无感我帨兮〔3〕,无使尨也吠〔4〕

注释

〔1〕纯(tún)束:团而束之。

〔2〕脱脱(tuì tuì):舒缓貌。

〔3〕帨(shuì):佩巾。

〔4〕尨(mánɡ):长毛犬。

鉴赏

这首诗的主题,《毛诗序》说:“恶无礼也。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一般不同意这个说法,但据拙考,此说基本是对的。不可忘记此诗属《召南》,《召南》是化南国之诗。南国,指洛阳以南淮、汝、江、汉流域。古代这一带民族复杂,风俗不同,在婚嫁问题上,当然不用周礼,从周人眼里就看作域外。周初在这一带封了许多同姓异姓诸侯,作《周南》《召南》之诗,让他们在各自的诸侯国推行周礼,改变原来的风俗,所谓“化自北而南也”。这首诗正是描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方式,教导那里的人要像“吉士”那样斯文带点礼物(哪怕是一只死鹿)以博取女子的欢心,这样就会得到男女之间的恩爱,也从反面反映了那里原先婚嫁之事是常用强暴手段的。

我们应该注意“吉士”二字。周文王时就注重养士,《大雅·文王》就说“思皇多士”,又说“济济多士”。士是由农民中选拔出来的,一旦成为士,都要习武读书受教育,所以士这一阶层,生活接近于农民,而在品行、能力方面高于农民。士可以做官,也可以不做官,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阶层。加个“吉”字,犹如后世所说的“君子”或“好人”。诗中用“吉士”,显然已把他视为可学习的榜样。

此诗的特点是,进行婚姻说教而不用大道理来直接说教,它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吉士,用纯洁的白茅包起一只死麕,来诱导少女。“诱”有渐进的意思,犹“循循善诱”之“诱”。诗意好像说吉士送来死麕,她若不喜欢,则另送死鹿。麕就是獐,獐不如鹿好,一再加码相送,这就是循循善诱了。为什么獐和鹿必言死呢?獐、鹿都善跳跃,如果送来一只活蹦乱跳的活獐活鹿,将是一个什么情景?

另一个形象是怀春的少女。“怀春”表明她已达到结婚年龄,宜婚宜嫁,这就颇有深意。“有女如玉”的“玉”字,不只是喻其貌美。古人认为玉有五德,《说文》说:“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絜(洁)之方也。”玉有仁、义、智、勇、絜五德,所以殷周以来有身份的人,都以玉为佩。以玉喻女,这就写尽了她的容貌和品德(也就是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再加上下面的“舒而脱脱兮”等语,这就是把一位温文尔雅的少女形象完全突现出来。

有这样一位体贴入微的吉士,和这样一位品貌皆优的少女,不正好是双璧成偶的一对吗?有这样一对男女,中间经过这样一种过程,而最后结合,不正是一个周礼婚姻典型吗?《诗经》用字之精,描写之妙,真可谓无以复加。它不讲大道理,而大道自在其中,而且比空讲大道理要生动得多,给人的印象更深刻得多。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4: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