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吕·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
释义 | 【中吕·朝天子】 咏喇叭 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鉴赏 此曲讽刺明代中叶宦官专权的黑暗现实,是明人散曲之杰作。宦官本是皇家奴仆,明朝的宦官却干预国权——或代皇帝草拟、批复重要文件,或做出使外国的使臣,或监军,或镇守边塞,或总管特务情报机关,或借管理皇庄干预财政税收。其擅权之久、为害之烈,过于东汉、晚唐。 明武宗正德年间,民间甚至有“两皇帝”之说: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所谓“立皇帝”“刘皇帝”即指宦官刘瑾。当时朝中大臣写奏章,都得一式两份,分呈武宗与刘瑾,内阁大学士或在刘府办公。刘瑾不但在政治、经济、刑法、科举诸方面拓展权势,而且建立了庞大的特务机构,自掌司礼监,而令其党羽掌握东厂、西厂,另立内行厂,扩充锦衣卫,操生杀之大权。文武百僚敬畏如父,大肆行贿,刘家有黄金二十四万多锭,白银五百多万锭。宦官的势力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作者家乡高邮位于运河沿岸。运河是南北运输和交通的干线,宦官干办“公事”,经常从运河里经过,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吹吹打打,大抖威风;同时集合丁夫,对地方敲诈勒索,无所不为。本曲题为《咏喇叭》,实则托物寓讽。 “喇叭”“唢哪”都是吹奏乐器,调门特高,民间婚丧大事及官府开道多用之。本曲开篇即点出它们“曲儿小,腔儿大”的特点,用来比方小人得志、善于虚张声势,非常贴切。从这个意义上讲,曲中“喇叭”实含比义。但“喇叭”“唢哪”又是当时官家用来开道的吹奏乐器,宦官出行,这玩意儿确实派了用场。从这个意义上讲,曲中“喇叭”也有赋义。“官船来往乱如麻”暗示老百姓饱受骚扰,穷于应付。“全仗你抬身价”暗示宦官本是奴才,身价不高,透露了作者对宦官的鄙视。 当时兵部亦在刘瑾掌中,军中任免只消刘瑾一个纸条。边将失律,贿入即不问,甚至反有提升。刘瑾又命其党羽丈量军垦土地,诛求甚苛,士兵甚怨。至于老百姓更是宦官鱼肉的对象。刘瑾奏置皇庄增至三百余所,借权势之便,大占良田,任意征税,畿内大扰,“凡民间撑驾舟车、牧放马牛、采捕鱼虾之利,靡不刮取。”(明夏言《查勘极皇庄疏》)如此鱼肉军民,只要那倒霉的喇叭一吹,军民听了没有不发愁的。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一句影射刘瑾等常矫诏行事——当时明武宗不亲政,不接见大臣,刘瑾任意任免官员,逮捕杀害官民,都称是皇帝的意思。都成“代皇帝”了,谁还能和他分辨真假呢。宦官天天从运河上过,喇叭今天吹,明天吹,谁碰上谁破产,谁碰上谁倒霉,宦官盘剥成性,不把人民敲榨得干干净净是不会罢休的——“水尽鹅飞”系紧扣运河景物,意带双关,三个“吹”字接连而出,讽刺穷形尽相。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