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笑赋 袁枚 |
释义 | 笑赋 陆大夫本无笑疾〔1〕,养空而游〔2〕,所见人士,与己不侔〔3〕。但觉其蔽,莫测其由〔4〕。付之一笑,哑哑不休〔5〕: 则见夫金穴方崩,铜山又起〔6〕,屡覆前车,仍循旧轨〔7〕。广斟雉膏〔8〕,甘焚象齿〔9〕。岂知有造必化,无泉不泻〔10〕。纵置筦钥于枕边〔11〕,难挈分文于泉下〔12〕。赠百万与何人,无一言之报谢! 又见夫舍乐土〔13〕,趋热官〔14〕,自投苦县〔15〕,自上危竿〔16〕。取下千怨,博上一欢〔17〕。或同谋而异获〔18〕,或始笑而终叹〔19〕。从高坠者辄碎〔20〕,泛海泊者大难〔21〕。然后鹤唳思闻〔22〕,莼羹想餐〔23〕,不亦傎乎〔24〕! 又见禁忌百端,福田是慕〔25〕。不学颜含〔26〕,思寻管辂〔27〕。王莽所信,阴阳小数〔28〕。治行则黄历少日,卜葬则青山无墓〔29〕。见术士而头低,望神巫而却步〔30〕。百鬼集于胸中,五行遮其前路〔31〕。舍王道之荡平〔32〕,堕终身于云雾。 又有蒱博呼卢〔33〕,叶子作戏〔34〕。每一登场〔35〕,如厖止吠〔36〕。眸子营然〔37〕,神魂囚系〔38〕。屏珍羞以忘餐〔39〕,置妻孥而若弃〔40〕。一息尚存,六时不废〔41〕。试清夜以扪心〔42〕,终不知其何味! 又有丹诀大悟〔43〕,蒲团小参〔44〕。受箓自喜〔45〕,长斋自甘〔46〕。舍名教之乐地〔47〕,诵梵咒之喃喃〔48〕。靳半菽于戚里〔49〕,挥万镒于伽蓝〔50〕。广陵则妖乱有志〔51〕,台城则饿死难堪〔52〕。凡此千秋之惑,皆由一念之贪〔53〕。 至于诵习诗书,旷览宇宙〔54〕,何必 亦有囿于习而心昏〔63〕,缚于教而自束〔64〕,绳趋沟衷〔65〕,龟肠蝉腹〔66〕。理不经于心〔67〕,见不出于独〔68〕。宁显悖夫周孔〔69〕,惧小违于濂洛〔70〕。如聋虫之藉角作耳〔71〕,如水母之以虾为目〔72〕。甚至八翼冲举〔73〕,一行未读,相引为曹〔74〕,高冠簇簇〔75〕,方且选才俊而秉钧轴焉〔76〕。 若诸人者〔77〕,纷纷藉藉〔78〕,究究居居〔79〕。其气多滞〔80〕,其质本愚。虽有卢扁之药〔81〕,不能袪其疾〔82〕;惠、庄之辨〔83〕,无以释其拘〔84〕。君子洞观物外〔85〕,手暗揶揄〔86〕,不得已而虚舟相值〔87〕。愧谢不如拈花无语〔88〕。举杯相于〔89〕,惟 注释 〔1〕陆大夫本无笑疾:陆大夫指晋朝陆云。陆云有笑疾,曾穿着孝衣上船,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大笑落水,被人救起。笑疾,一种容易发笑的病。这里说陆大夫本无笑疾,意在说明下面诸事之所以见笑于陆大夫,实在是真正可笑。 〔2〕养空而游:涵养自己的空虚之性而与人交往。 〔3〕不侔(móu):不同。 〔4〕“但觉”两句:只觉得这些人很蔽塞,但没有办法弄清他们之所以蔽塞的原因。 〔5〕哑(yā)哑:象声词,笑声。 〔6〕金穴:比喻富有。《后汉书·皇后纪》载郭皇后的弟弟郭况家富有无比,京师人称况家为金穴。铜山:产铜之山,比喻富有。《汉书·邓通传》载汉文帝赐给邓通蜀严道铜山,可以自己铸钱。 〔7〕“屡覆”两句:言富家屡次因财致祸,却不吸取教训,依然走聚敛财富的老路。 〔8〕广斟雉膏:广泛地搜刮财富,就好像给雉尾炬多多地灌油。雉,指雉尾炬。《梁书·羊侃传》载,侯景曾制尖顶木驴攻城,羊侃作雉尾炬,以油灌炬,从城上掷下,尽烧木驴。 〔9〕甘焚象齿:《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比喻多财招祸。 〔10〕“岂知有造必化”两句:比喻积聚货财也必然会散尽货财。 〔11〕筦钥:钥匙。筦,同“管”。 〔12〕挈(qiè):携带。泉下:地下。 〔13〕乐土:安乐的地方。 〔14〕趋热官:投奔巴结有权势的官吏。 〔15〕苦县:痛苦的地方。 〔16〕危竿:本是杂技的一种,耸立长竿,使人爬到竿上表演各种动作。这里比喻危险的处境。 〔17〕“取下千怨”两句:官吏尽心为上司办事,结果得罪下民,招来千般怨恨,不过讨得上司的一点点欢心而已。 〔18〕“或同谋”句:有些人出于同样的计划但所获不同。说明上司好恶无常,难于投合。 〔19〕“或始笑”句:有些人开头得志,因而喜笑;最后遭祸,不得不悲叹。 〔20〕“从高坠者”句:比喻地位越高,失败的后果就越惨重。 〔21〕“泛海泊者”句:想在波涛翻滚的大海中停船的人会遭到更大的灾难。 〔22〕鹤唳思闻:陆机在吴亡以前,常与弟陆云游于华亭别墅。后来被人谗害,临刑前叹道:“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见《世说新语·尤悔》。唳(lì),鹤鸣。 〔23〕莼(chún)羹想餐:莼羹:用莼菜嫩叶做的汤菜。《晋书·张翰传》载,张翰被齐王司马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辞官归乡。 〔24〕傎:同“颠”。 〔25〕福田:佛教宣扬积善可得善报,就好像春天播种田地,秋天收获得福,故称福田。 〔26〕颜含:晋朝人,少有操行,以孝友闻,不信迷信。 〔27〕管辂:三国魏人,明《周易》,善卜筮,相传十分应验。 〔28〕“王莽所信”两句:王莽最信符命、图谶、祥瑞等,意在为自己做皇帝制造舆论根据。阴阳小数:《汉书·艺文志》:“阴阳家者流……及拘者为之,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这里泛指阴阳卜筮、看风水、驱鬼神等迷信活动。 〔29〕治行:打点行装出门。黄历少日:由于禁忌太多,查遍历书,也很少有适合出门的吉日。卜葬:选择墓地。青山无墓:由于拘泥风水禁忌,结果找遍山,也没有一个地方适合做墓地。 〔30〕却步:后退。 〔31〕五行:星相家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推算人的命运,所以以五行代称命运。遮其前路:阻拦了迷信者的前途。 〔32〕“舍王道”句:放弃平坦、广阔的正道。《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33〕蒱(pú)博呼卢:古时的一种赌博。蒱博相当于掷色子。呼卢,古时的一种赌法。赌时用五个色子,每子两面,一面涂黑,画上牛犊;一面涂白,画上雉。五子全黑,叫卢。得头彩,掷子时,高声大喊,希望得到全黑,故称呼卢。 〔34〕叶子:古代的一种赌具,略相当于后世的纸牌。 〔35〕登场:上赌场。 〔36〕如厖止吠:好像狗停住了叫声。厖(máng),同尨,长毛狗,也泛指狗。 〔37〕营然:惑乱的样子。营,通“ 〔38〕囚系:像犯人一样被拘禁。 〔39〕屏:屏除。 〔40〕妻孥(nú):妻子儿女。 〔41〕六时:佛教把一昼夜分为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六个时段,叫作六时。 〔42〕扪(mén)心:摸着胸口,自我反省。 〔43〕丹诀:炼丹术。 〔44〕蒲团:僧人坐禅、跪拜时用的蒲草织的圆垫。小参:禅林中在非正式规定的时间内参禅说法,称为小参。这里泛指一切参禅说法活动。 〔45〕受箓:道教弟子受道前接受符箓,叫作受箓。 〔46〕长斋:终年吃素。 〔47〕名教:以正名为中心的儒家礼教。《世说新语·德行》载:“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放任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48〕梵咒:佛教真言。这里泛指佛经。喃喃:诵经时发出的声音。 〔49〕“靳半菽”句:靳(jìn):吝惜。半菽:半菜半粮,指粗劣的粮食。戚里:亲戚邻里。这句是说,对亲戚邻里,哪怕是很粗劣的粮食也吝惜,不肯给他们。 〔50〕万镒:万镒黄金(泛指金钱)。古代以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伽(qié)蓝:这里指佛寺。 〔51〕“广陵”句:广陵,故城在今江苏江都县东北。妖乱有志,事不详。 〔52〕“台城”句:台城,故址在南京市玄武湖侧。晋成帝时于此建建康宫。因晋宋间称朝廷禁省为台,所以称为台城。梁武帝萧衍晚年笃信佛教,在台城内建同泰寺,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但后来侯景谋反,攻陷台城,武帝竟被困饿死,可见信佛也未必就有好报。 〔53〕一念之贪:有一个贪图果报的念头。 〔54〕旷览:广泛地阅览。 〔55〕 〔56〕清 〔57〕披腻颜袷:脸和衣服长期没洗,以至蒙上了一层油腻污垢。披,通“被”。袷(jiá),夹衣。 〔58〕康成:郑玄,字康成,东汉末著名的经学家。著述丰富,主要有《毛诗》、“三礼”注。 〔59〕党枯骨以死争:党枯骨,与枯骨结为同党。清代经学上承汉代,也有今文、古文之争,两派互相辩难,互不相让。 〔60〕陈编:故籍。 〔61〕“卒至”两句:终于落到古人不再复生,他们也就永远在黑夜中,而没有天亮的时候。 〔62〕“徒相殴”句:他们不过白白地在黑暗中互相厮斗。 〔63〕囿于习:被成见、习惯所局限。 〔64〕缚于教:被所受的教育所束缚。 〔65〕绳趋:循规蹈矩。沟衷:内心愚昧。沟,《荀子·儒效》:“甚愚陋沟瞀,而冀人之以己为知也。”注:“沟,愚也。” 〔66〕龟肠蝉腹:比喻肠微腹小,为饥饿所逼。 〔67〕不经于心:没经过自己内心的思考。 〔68〕不出于独:没有出自独立思考的见解。 〔69〕宁显悖夫周、孔:宁愿明显违背周公、孔子的原意。 〔70〕惧小违于濂洛:生怕对程朱等理学家的解说稍有违背。濂洛,濂,指以北宋周敦颐为首的濂学;洛,指以北宋程颢、程颐为首的洛学。这里濂、洛泛指理学家。 〔71〕聋虫:指无知的禽兽。藉角作耳,用角代替耳朵。 〔72〕“水母”句:水母,一种在海面浮游的腔肠动物,形状像伞,边缘有很多触手。以虾为目,古人认为水母是凭借虾的眼睛来看东西的。这里比喻那些没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以别人的是非为是非。 〔73〕八翼冲举:这里形容得志,飞黄腾达的情状。八翼,《晋书·陶侃传》载,陶侃曾梦见自己生了八个翅膀,飞而上天。 〔74〕相引为曹:互相援引、提携,结为曹类。 〔75〕簇簇:丛列、丛集的样子。 〔76〕秉钧轴:钧,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轴,车轴。常用来比喻执掌国政。封演《封氏闻见录·风宪》:“唐兴,宰辅多自宪司登钧轴,故谓御史为宰相。”故钧轴也常用来指宰相之职。 〔77〕诸人:指上述的各种人。 〔78〕纷纷籍籍:杂乱而众多的样子。 〔79〕究究居居:《诗经·唐风·羔裘》:一章:“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二章:“羔裘豹袖,自我人究究。”居居究究是同义词,形容怀恶不相亲比的样子。 〔80〕其气多滞:他们的气质多是滞塞、无活力的。 〔81〕卢扁:即扁鹊。春秋时的名医。因为家居于卢国,所以又称卢扁。 〔82〕袪:同“祛”,除去。 〔83〕惠、庄之辨:具有战国时著名的学者惠施、庄周那样的辨才。辨,同“辩”。 〔84〕释其拘:解除他们的拘禁、局限。 〔85〕洞观物外:透彻地了解世界以外的事情。 〔86〕手暗揶揄(yé yú):用手中的笔暗暗地嘲弄一下那些可笑的人。 〔87〕虚舟相值:虚舟,空船。《淮南子·诠言》:“方船济乎江,有虚舟从一方来,触而覆之,虽有忮心,必无怨色。”这里用来比喻无心的触犯。 〔88〕拈花无语: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当时众贤都默然无语,只有迦叶破颜微笑。这里用拈花无语比喻心心相印,心领神会。 〔89〕举杯相于:曹植《当来日大难》:“广情故,心相于。”相于,相依。 〔90〕 〔91〕忍于须臾:片刻之间忍不住发笑了。 鉴赏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聪慧早熟,12岁即中秀才,乾隆二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后历任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等地知县。33岁即辞官,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小仓山购置花园,称随园,在此过了五十多年游乐生活。所著诗文颇多,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赋作有《山问》《青山招主人赋》《秋兰赋》《坐观垂钓赋》《笑赋》等。以抒写优游闲适之生活情趣为主,然笔墨之间,亦常有揶揄世态、鄙薄尘俗之意。袁枚论诗,主张独抒性灵,反对格调、神韵、肌理诸说,形式也力主自由活泼,不拘一格,所作赋也大致体现了这样的主张。 以“笑”为题作赋,并非起自袁枚。晋朝时孙楚就写过一篇《笑赋》。但孙楚所写,主要用力于赋中主人公度俗公子的笑傲情貌,由于篇幅小,也未能极笔墨之妙。袁枚此赋,则并不着眼于笑本身,而是列举当时世间的种种可笑之事,加以穷形尽相的刻画,来表达自己揶揄世态、鄙薄陋俗之意。写法上也较孙楚之作更恣纵自由,卷舒如意。 全篇可分为九个小段,首尾两小段,乃是针对中间七段加以简评,以突出七事之可笑,表明作者自己的态度。中间七段,则对聚敛财货者、趋投热官者、牵于禁忌鬼神迷信者、赌博者、笃信佛道者、迷古考据者、缚于理学乃至不学无术者,都一一加以揭举,从而构成了类似于“七体”的结构安排。 开头一小段写陆大夫因为“所见人士,与己不侔”而付之一笑,点出作赋之目的。这里称陆大夫,表面上是指历史上晋朝的文学家陆云,其实是出于依托。那个陆大夫,是真有笑疾的。有笑疾者之笑,所笑未必可笑,其病在自家之神经质,而非在于他人。所以作者既已托名陆云,则又宣布他“本无笑疾”,则下面陆大夫之笑,乃是一种严肃之笑,是世态令人忍俊不禁了。开头开得极有味,但于诞谐之中,已见出作者庄严之心。 下面揭举七事。聚敛财货者只管聚敛财货,却不知财货乃招致祸咎之源。老子曰:“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象有齿,所以焚其身;鄙夫怀璧,所以致其祸。这种意思,虽是从道家知足不辱的观点出发,但对于那些贪婪无度的人,却无疑是一个严重的警告。“纵置筦钥于枕边”两句,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儒林外史》里的严贡生。严贡生到弥留之际,还为了灯盏上多了两根灯芯伸着两个指头不肯离开人间,他难道还能把分文挈于泉下吗?想起那些贪婪者,吝啬鬼,屡覆前车,却又一如既往,如蝇逐臭,不知死生,岂惟可笑?恐亦可恨呢。 趋投热官者只知攀龙附凤之乐,殊不知官场之尔虞我诈,风险无穷。况且“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为博达官贵人一笑,不知要昧着多少良心,招来多少人怨恨。到头来,愈陷愈深,不可自拔,后悔不及。陆机到临刑前思闻华亭鹤唳,张季鹰(翰)才受任即已思乡隐退,何必到此时才悔不当初呢?可见趋投热官者也可笑,可怜。 牵于禁忌者、迷信鬼神者,都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方士的卜筮算卦上,大则误国,小则误身。赌博者一上赌场,百事皆忘,神魂颠倒。崇信佛道者甘受宗教苦行约束,平时对家人邻里极为吝啬,而对寺院却极为慷慨,一挥万金。然而梁武帝信佛终至饿死台城,因果何在?凡此种种,岂仅可笑?不亦可悲吗? 考据家埋头于烦琐的文字章句考据,条分缕析,瓜剖豆分,较古人之短长,虽日夜不得休息,终究难定是非,到头来两目昏花,浑身腻垢,岂不可笑?岂不可哀?更可哀的是那些理学家,他们全然没了自己的头脑,人云亦云,人趋亦趋,以他人之是非为是非,以他人之闻见为闻见。其流风之所至,使不学无术者有机可投;其危害之所至,使有才有德者摈于选场之外。世风如彼,国家如此,不也可痛么? 以上七事,作者是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加以揭举的,作者的意图,不仅在于揭示诸种世态的可笑,而且也要揭示出诸种行为的可恨、可怜、可悲、可哀、可痛。让人于可笑之中,萌生出庄严之心,惩戒之意。 结尾也很有味。作者先指出以上诸人“其气多滞,其质本愚”,痛下针砭,毫无姑息。最后却又说“君子洞观物外”,之所以“虚舟相值”,实出于不得已。揶揄之态,于此曲尽其妙。 这篇赋作的结构虽类似七体,但在造语上却极富灵活性。每段的句子,以散句为主,而间以骈句,自由而又不失整饰,活泼而又不失分寸。从语气说,虽处处显示着诙谐,但绝无油滑之弊。作者特别注意形象的特征描写,往往寥寥数笔,即形神毕具,呼之欲出。大量的比喻,都如信手拈来,生动而又使人不觉。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