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释义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鉴赏】这首诗,有论者以为当为孟浩然在长安落第后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因为缺少材料支撑,是否为落第后所作,不能确指,但是诗中确实充满了“失意、悲哀”的情绪。至于“追求归隐”云云,从表面上看的确有之,然而文人失意后发发牢骚也是常有的事,况且从文本证之,似乎写此诗时孟浩然尚未下定决心归隐。

首联讲欲归隐而不得。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三辅决录》卷一谓“蒋翊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便以三径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诗人以“一丘”、“三径”代指归隐,就具有诗歌的形象性,比直说要好许多。虽然意欲归隐,但是却“苦无资”,什么是“苦无资”?就是没有资本、资产。隐居也是需要资本的。没有钱财能不能隐居?当然可以。无非过些艰苦的日子罢了,像陶渊明那样,力耕种田,甚或赊债以度日。但是孟浩然却说他现在还没有资本去隐居,可见,他此时尚未放弃入仕之心。

颔联承“一丘常欲卧”句,申足归隐之意。“北土”借指都城长安,照应题中“秦中”;“东林”,即庐山东林寺,此则借指远上所居之寺院,呼应题中“远上人”。这两句一反说,一正说,互为补充,句意明了。

颈联描写困顿之状。“黄金”句用《战国策·楚策三》典:“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是说京城生活不易,粮食像黄金一样贵,薪柴像桂树一样贵,现在已是衣食无着。因为生活贫穷,壮志亦被消磨殆尽。这一联照应首联中“苦无资”三字。

末联归于写景,夕阳、凉风、蝉鸣等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表现了凄怨的心情。秋日蝉声凄咽,所以诗人多以之渲染愁思,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此外,蝉餐风饮露,也是高洁的象征,骆宾王《在狱咏蝉》曾以蝉自喻:“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孟浩然此时困居长安,志不能伸,亦一囚也。

通观全诗,前三联直抒胸臆,末一联借景抒情,虽用典故,而并不晦涩,呈现出质朴爽朗的特征。

作者:李曙光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189-190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9 4: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