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代志怪小说:

 

词条 宜春郡民 王仁裕
释义

宜春郡民

[五代]王仁裕

宜春[1] 郡民章乙,其家以孝义闻。数世不分异,诸从[2] 同爨[3] 。所居别墅,有亭屋水竹。诸子弟皆好善积书,往来方士、高僧、儒生。宾客至者,皆延纳之。

忽一日晚际,有一妇人,年少端丽,被服靓妆[4] ,与一小青衣[5] 诣门求寄宿。章氏诸妇,忻[6] 然近接,设酒馔,至夜深而罢。有一小子弟以文自业,年少而敏俊。见此妇人有色,遂嘱其乳妪,别洒扫一室,令其宿止。至深夜,章生潜身入室内,略不闻声息,遂升榻就之。其妇人身体如冰,生大惊,命烛照之,乃是银人两头,可重千百斤,一家惊喜。然恐其变化,即以炬炭燃之,乃真白金[7] 也。

其家至今巨富,群从子弟妇女,共五百余口,每日三就食,声鼓[8] 而升堂。江西郡内,富盛无比。

——《玉堂闲话》


【赏析】

宜春郡章乙一家,数世不分居,且大伙同灶吃饭。古人对于孝悌之家,如唐代张公艺九世同居等是赞美称誉的。章家的孝义,自然是美事。另外,章家又“好善积书”,对方士、儒生等都很敬重。有了“孝义”和“好善”,就引出了怪异故事来:一晚,有妇人来投宿,家人自然接待。章家一个读书子弟觉得那个妇人很美,就嘱另辟洁室让她独居。夜半,潜身入室,“升榻就之”,发现妇人“身体如冰”,拿烛来照时,才发现是个重千百斤的两头银人。于是章家成为巨富。

这则故事虽然很简短,但写得颇有章法。“以孝义闻,数世不分异,居从同爨”的章家,得到千百斤银以后,一家“五百余口,每日三就食,声鼓而升堂”,一派长幼有序、钟鸣鼎食的景象。其意不外乎在表现孝义之家善举有“善报”。文中写发现银人的过程,也令人感到细腻,可见描写颇有技巧。

(龙潜庵)

注 释

[1].宜春:古郡,今江西宜春。

[2].诸从:同居的堂房亲属。

[3].爨(cuàn):烧火造饭。

[4].靓(jìng)妆:装饰打扮。

[5].青衣:婢女。

[6].忻:同“欣”。

[7].白金:银的古称。

[8].声鼓:击鼓。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1条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代志怪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9: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