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
葛洪
汉孝桓帝[1]时,神仙王远[2],字方平,降于蔡经[3]家。将至一时顷,闻金鼓箫管人马之声,及至,举家皆见。王方平戴远游冠,着朱衣、虎头鞶囊[4],五色之绶,带剑。少须黄色,中形人也。乘羽车,驾五龙,龙各异色。麾节幡旗,前后导从,威仪奕奕,如大将军,鼓吹皆乘麟。从天而下,悬集于庭。从官皆长丈余,不从道行。既至,从官皆隐,不知所在,唯见方平,与经父母兄弟相见。
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麻姑,经家亦不知麻姑何人也。言曰:“王方平敬报姑,余久不在人间,今集在此,想姑能暂来语乎?”有顷,使者还,不见其使,但闻其语云:“麻姑再拜,不见忽已五百余年,尊卑有叙,修敬无阶,烦信来承在彼,登山颠倒[5]。而先受命,当按行蓬莱,今便暂往,如是当还。还便亲觐,愿未即去。”如此两时间,麻姑至矣。来时亦先闻人马箫鼓声,既至,从官半于方平。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肴膳多是诸花果,而香气达于内外。擘[6]脯行之,如貊炙[7],云是麟脯也。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姑欲见蔡经母及妇侄。时弟妇新产数十日,麻姑望见乃知之,曰:“噫!且止勿前。”即求少许米,得米便撒之掷地,谓以米祛其秽也,视其米,皆成真珠矣。方平笑曰:“姑故年少,吾老矣,了不喜复作此狡狯[8]变化也。”方平语经家人曰:“吾欲赐汝辈酒。此酒乃出天厨,其味醇醲,非世人所宜饮,饮之或能烂肠。今当以水和之,汝辈勿怪也。”乃以一升酒,合水一斗搅之,赐经家饮一升许。良久酒尽,方平语左右曰:“不足远取也。”以千钱与余杭姥[9]相闻,求其沽酒。须臾信还,得一油囊酒,五斗许。信传余杭姥答言:“恐地上酒不中尊饮耳。”
又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着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方平告经曰:“吾鞭不可妄得也。”
是日,又以一符传授蔡经邻人陈尉,能檄召鬼魔,救人治疾。蔡经亦得解蜕之道,如蜕蝉耳。经常从王君游山海,或暂归家。王君亦有书与陈尉,多是篆文,或真书[10],字廓落而大,陈尉世世宝之。
宴毕,方平、麻姑命驾升天而去,箫鼓道从如初焉。
〔注〕
[1]汉孝桓帝:刘志,公元146—167年在位。
[2]王远:《神仙传》卷二《王远》载:“远字方平,东海人,东海中散大夫,弃官入山修道,桓帝连征不出,后仙去,常住昆仑,主天曹事。”
[3]蔡经:《神仙传·王远》载:经吴小民,住胥门,王远过经家,以其骨相当仙,授以要言,经遂得道。
[4]鞶(pán)囊:古时官员用以盛印绶之革囊。
[5]颠倒:颠倒衣裳之谓,形容迎客急促,忙乱中穿错衣裳。语出《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6]擘(bò):剖也。
[7]貊炙:《释名释饮食》:“貊炙,全体炙之,各自以刀割,出于胡貊之为也。”貊:北方少数族。
[8]狡狯:游戏、戏耍。
[9]余杭姥:后世亦传为仙人。余杭今属浙江杭州。
[10]真书:楷书。
本篇选自《神仙传》,记叙仙人王远、麻姑降吴地小民蔡经家事。
叙述手法之特异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叙述聚焦于麻姑其人其异,但作者并不直叙麻姑,而是在麻姑出场前设置双重障碍:王远欲与麻姑叙旧,而在场者无一识麻姑,此一重莫知其人的心理障碍;使者前往,麻姑并不立至,信往信还,又一重礼义周旋的行为障碍。“来时亦先闻人马箫鼓声”,加一番威仪奕奕、古乐仙声的气氛渲染,而后麻姑才姗姗来迟。作者通过叙事的延耽刺激读者阅读兴趣,增强了对仙人麻姑的好奇。
其次,叙述空间不是仙人出没的仙源府第,而就在凡人济济的尘世之家。试想,俗世百姓接待入籍仙界的神人,是何等异想天开。叙述视角则先由人观仙,再由仙及人。从人观仙是仰视视角,只见其乘羽车,驾五龙,浮游于俗世之上;着彩衣,食仙膳,何其富贵尊严;所论则沧海桑田、蓬莱陵陆,又何其博识宏远。这表现的是俗人对仙人的惊慕。由仙看人便是俯视视角,仙人或弹指间化米为珠、祛妇身秽;或赐天厨玉酒,世人偏难享其醇,需化之以水;或授符书秘诀、降魔治疾。世人的无奈与多灾衬托着仙人的优越和灵异。在此,作者以视角的来回转换保证着眼光的新鲜感和情感的层次感,其慕仙心态渗透于字里行间。

麻姑
——《绘像列仙传》
人仙共聚一堂,作者唯恐仙人轻易做客于平民百姓家而有损于为仙者的尊严,于是趣笔横生,开了个小小玩笑,以泾渭分明地划清人仙界线。麻姑鸟爪,蔡经见之,以现世务实致用的逻辑忖度其功用,“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真乃痴人妄想,玷污良材美质,难怪赚得一顿好打。“吾鞭不可妄得也”,王远亦幽默得可以,所谓打你之“吾鞭”尚“不可妄得”(怕沾染凡人秽气,抑或怕凡人沾去仙气),何况以仙爪爬汝之背?俗人的妄念与仙人的恶趣在此碰撞出诙谐而慧黠的火花,令你读之忍俊不禁。
麻姑事,先见于《列异传》,《神仙传》卷二《王远》亦记,然无单篇《麻姑》。《绿窗女史·神仙·仙姬》《五朝小说·魏晋小说》杂传家以及《说郛》卷一二三有葛洪单篇《麻姑传》。关于麻姑身世说法不一: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卷八引《神仙传》云:“仙人麻姑,侍从女子”,乃王远侍从;《集仙录》云:“麻姑者,乃上元真君之亚也”;《真仙通鉴》后集卷三《麻姑》云:“麻姑,乃王方平之妹。”后世小说、戏曲亦多取麻姑形象。《聊斋志异》《镜花缘》等均叙及麻姑,清许善长《茯苓仙》传奇《碧声吟馆六种》演麻姑事。
(王燕 于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