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小说:

 

词条 赵泰 王琰
释义

赵泰

王琰

晋赵泰,字文和,清河贝丘人也。祖父京兆太守。泰,郡举孝廉[1];公府辟[2],不就。精思典籍,有誉乡里。当晚乃膺仕,终于中散大夫。泰年三十五时,尝卒心痛,须臾而死。下尸于地,心煖不已,屈伸随人。留尸十日,平旦,喉中有声如雨。俄而苏活。

说初死之时,梦有一人,来近心下。复有二人,乘黄马,从者二人,夹扶泰腋,径将东行,不知可几里,至一大城,崔巍高峻。城邑青黑,状锡。将泰向城门入。经两重门,有瓦屋可数千间;男女大小,亦数千人,行列而立。吏著皂衣,有五六人,条疏姓字,云当以科呈府君。泰名在三十。须臾,将泰与数千人男女,一时俱进。府君西向坐,简视名薄讫,复遣泰南入黑门。有人著绛衣,坐大屋下,以次呼名,问生时所事:“作何罪孽?行何福善?谛汝等辞,以实言也。此恒遣六部使者,常在人间,疏记善恶,具有条状。不可得虚。”泰答:“父兄仕宦,皆二千石。我少在家,修学而已,无所事也。亦不犯恶。”乃遣泰为水官监作使,将二千余人,运沙裨岸。昼夜勤苦。

后转泰水官都督,知诸狱事。给泰马兵,令案行地狱。所至诸狱,楚毒各殊。或针贯其舌,流血竟体。或被头露发,裸形徒跣,相牵而行。有持大杖,从后催促。铁床铜柱,烧之洞然;驱迫此人,抱卧其上。赴即焦烂,寻复还生。或炎炉巨镬,焚煮罪人,身首碎坠,随沸翻转。有鬼持叉,倚于其侧。有三四百人,立于一面,次当入镬,相抱悲泣。或剑树高广,不知限量。根茎枝叶,皆剑为之。人众相訾,自登自攀,若有欣意,而身首割截,尺寸离断。泰见祖父母及二弟在此狱中,相见涕泣。泰出狱门,见有二人赍文书来,语狱吏,言有三人,其家为其于塔寺中悬幡烧香,救解其罪,可出福舍。俄见三人,自狱而出,已有自然衣服,完整在身。南诣一门,云名“开光大舍”,有三重门,朱采照发,见此三人即入舍中,泰亦随入。前有大殿,珍宝周饰,精光耀目,金玉为床。见一神人,姿容伟异,殊好非常,坐此座上。边有沙门[3]立侍甚众。见府君来,恭敬作礼。泰问:“此是何人,府君致敬?”吏曰:“号名世尊,度人之师。有愿,令恶道中人皆出听经。”时云有百万九千人,皆出地狱,入百里城。在此到者,奉法众生也。行虽亏殆,尚当得度,故开经法。七日之中,随本所作善恶多少,差次免脱。泰未出之顷,已见十人,升虚而去。出此舍,复见一城,方二百余里,名为“受变形城”。地狱考治已毕者,当于此城,更受变报。泰入其城,见有土瓦屋数千区,各有坊巷。正中有瓦屋高壮,阑槛采饰。有数百局吏,对校文书,云杀生者当作蜉蝣,朝生暮死;劫盗者当作猪羊,受人屠割;淫泆者作鹤鹜獐麋,两舌者作枭鸺鹠;捍债者为驴骡牛马。

泰案行毕,还水官处。主者语泰:“卿是长者子,以何罪过而来在此?”泰答:“祖父兄弟,皆二千石。我举孝廉,公府辟,不行。修志念善,不染众恶。”主者曰:“卿无罪过,故相使为水官都督。不尔,与地狱中人无以异也。”泰问主者曰:“人有何行,死得乐报?”主者言:“唯奉法弟子,精进持戒,得乐报,无有谪罚也。”泰复问曰:“人未事法时,所行罪过,事法之后,得除以不?”答曰:“皆除也。”语毕,主者开縢箧,检泰年纪,尚有余算三十年在,乃遣泰还。临别,主者曰:“已见地狱罪报如是,当告世人,皆令作善。善恶随人,其犹影响,可不慎乎?”时亲表内外候视泰者,五六十人,同闻泰说。泰自书记,以示时人。时晋太始五年七月十三日也。

乃为祖父母二弟延请僧众,大设福会。皆命子孙改意奉法,课劝精进。时人闻泰死而复生,多见罪福,互来访问。时有太中大夫武城孙丰,关内侯常山郝伯平等十人,同集泰舍,款曲寻问,莫不惧然,皆即奉法也。

〔注〕

[1]举孝廉: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孝廉是指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名。

[2]公府辟:公府,指三公的官府。辟,指征召。

[3]沙门:和尚。

本篇选自《冥祥记》。

在现实生活中,善恶随处可见。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便产生了宗教与道德的说教。道德说教的目的,在于规范个人的感情与行为。行善则良心安适,本身就是一种报偿;行恶则良心受到谴责,本身就是一种惩罚。

宗教的说教既有与道德一致之处,又有自己的特点。《赵泰》就是一篇颇具宗教说教特色的短篇小说。

作品以倒叙的手法叙述赵泰死后游历地狱后又复活的全过程,重点是描写其在地狱的所闻所见。作者将人间的官署搬到地狱,开始就描写赵泰初入地狱时首先要经过的第一关,即简视名簿。在这里,你的身份与处境完全是由你自己以前的行为来确定的。简视官吏就是根据你在人间的善恶表现发配到不同的部门。在这里,任何作假都将受到更严厉的惩治,因为地狱专有六部使者在人间记录所有人的善恶表现,谁也逃脱不掉的。好在赵泰精思典籍,有誉乡里,不曾犯恶,所以被分配为水官监作使。

后转水官都督,知诸狱事,令案行地狱,使赵泰有机会对地狱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这里,他见到诸狱中的各种苦刑:或针贯其舌,流血竟体。或被头露发,裸形徒跣,相牵而行。或炎炉巨镬,焚煮罪人,身首碎坠,随沸翻转……同时,赵泰还亲见祖父母及二弟,也在如此恐怖的地狱中备受煎熬,这无疑给赵泰以强烈的震撼。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将赵泰引到另一令人欣慰的境地:“言有三人,其家为其于塔寺中悬幡烧香,救解其罪,可出福舍。”就是说,你以前诵经烧香,或你的家人为你悬幡烧香,就可以改变命运,不入地狱,而进入福舍。作者神情严厉地告诉读者,地狱中的关口和机遇都不少,如到“百里城”,经过“府君”的严格筛选,可以听君得度。或者到“受变形城”,根据生前的善恶行为更受变报,投生人世。

作者这样描写,就是要告诫大众,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积善之家,也不能完全有“余庆”,还必须悬幡烧香,同时还必须诵经修志,才可以免受谪罚。作者通过赵泰的幡然醒悟,回到人间为祖父母二弟延请僧众,大设福会,并命子孙改意奉法,课劝精进等行为,宣扬了佛教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理念。

作为一篇宣传佛教思想的文学作品,它的艺术构思比较细密,首尾照应。中间的情节安排,丝丝入扣,层层深入。其次,描写细微动人,具有强烈的刺激效果。特别是描写地狱中受到磨难的众生相,栩栩如生。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不厌其详,不厌其烦,不厌其细,以至做到毫发毕现的地步。

《聊斋志异》中的《席方平》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聊斋志异》中记述席方平在地狱不畏酷刑,据理力争,显示出强烈的独立意识;而这篇作品完全相反。由此可见,同样的题材,由于作者的立意不同,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处理,自然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刘跃进)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526条唐宋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2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