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小说:

 

词条 梦与神交 佚名
释义

梦与神交

佚名

史松先辈,郑滑[1]人也,因试春官[2]下第,薄游荆州[3]。天成丁亥岁冬末,到武陵[4]谒旧亲戚,憩于丰州门外旅店。是夕灯下修刺毕,忽欠伸就枕。才寐,见一人紫衣服,髯须多,行步迅疾,入揖曰:“大王传语秀才,适览入地界状报,方知秀才特至武陵,赖便咨屈,幸希过访,无阻情诚。”松乃相随出门,遽促上马,呵殿而行。

可三十余里,路途相继传达,俄到一朱门下舆,传呼王来。见一人被王者之服,玄冠,揖而偕行,乃升殿而坐。王曰:“寡人据此土地,数百年来,况忝[5]正封,窃号王,近南楚国土应天顺人,致谥议安济封册,切知足下怀才抱器,识礼知书,辄□邀延,望为濡染谢让上帝表章,可否?”松曰:“小儒末学,艺寡才微,前年请解滑台,□书魏阙[6],穿杨箭短[7],点额痕深[8]。虽此南游,即谴西上,不读大王行状,难述上帝表章。”乃令取后汉列传及册函,前后名公祝词,一一展视松。松方悟名与王同,起□曰:“修制不敢推延,但缘名将犯讳。”王曰:“幽显殊途,且非家族。”松乃再三乞更名。王顾左右,传语文籍司,可启暂假已去登科记来。逡巡取到,检寻内有史邕成名。王曰:“松邕不离声韵,得非将来乎?”松拜而更之。乃操觚染翰[9],表成,呈于王,同具册号:

右臣闻生为国珍,殁[10]当庙食,前文备载,往哲所标。苟非正直以流芳,曷得蒸尝[11]而受享。臣名传史籍,威袭遐陬[12],佐汉之功业炳然,在楚之明灵著矣。一昨戊辰年,楚国王兴师取武陵日,以雷氏既违庭训,人负亲盟,臣于此时,略施阴赞。向明背暗,喜闻英杰之言;助顺摧凶,未爽古今之理。武陵寻当销解,雷氏亦许遁逃。是致南楚国王议改封册。敬陈曩事,致让于天。中谢 臣谨者别行阴骘[13],围护封陲。使一州无鼠窃狗偷,保三楚常风调雨顺,遇过乞而专行戮剿,逢公忠而敦固行藏。自然上答穹灵,不负封册,云云。

王览讫,曰:“表虽至嘉,书谁得妙?”复言曰:“文英大师,庙见开通。”顾左右:“将寡人所乘龙驹,传语命来。”夜至三更,取到。王谓大师曰:“寡人正受封册,适命史先辈修制表章,阙[14]人缮写。且师之名号,上帝知之,有此相烦,无吝来修。”翛公稽首而白曰:“文英师号,岂敢当乎?”王曰:“师再西去,必当受之,何讶预呼也。”公遂攘臂[15]书之。毕,王览曰:“笔妙词清,光(空)前绝后。”翛公与史且昧平生,但相揖而已。

王遂令左右备盘肴于寝殿,女乐前后数部,陈设炳然,焕于人间。生遂献王《夜宴诗》曰:

妙乐佳人数步随,

殿堂高敞盛威仪。

凤笙品弄檀唇散,

鼍鼓喧锦袖垂。

宝帐珍华光煦灼,

玳筵花烛影参差。

酒酣回顾清歌妓,

粉面皆言某在斯。

王览,赏叹再三,遂示翛公。翛公曰:“又睹先辈赠献大王高作,岂贫道不销先辈长歌,艺薄岂可称扬,作者何惜濡染。”乃作歌而赠曰:

真踪草圣今古有,翛公学得谁及否?古人今人一手书,师今书成在两手。书时须饮一斗酒,醉后埽成龙虎吼。风雨吼兮魍魉走,山岳动兮龙蛇斗。千尺松枝如蠹朽,欲折不折□岩口。张颠骨,怀素筋,筋骨一时传斯人。斯人传得□通神,攘臂纵横草复真,一身疑是两人身。

歌毕,酒遂各辞。王曰:“莫讶是请,各有家国。缘吾师勿倦半□之中辛勤,还免十年之外屠割。秀才无辞吐凤,必使登龙。各欲厚遗珍华,但虑欲为祸害。将来之事,不欲明言。”辞谢出门,分路而返。

梦觉,五更初矣。生披衣待旦,携刺入城。遂至开通,且访翛公之院。公出未间,于案上书出余夜来之歌,及相见,皆话夜来会遇之事。二人便如曩契[16],更不欲传于人矣。

〔注〕

[1]滑:今河南睢县西北。

[2]春官:唐代指礼部。

[3]荆州:古“九州”之一。唐代辖境拥有今湖北松滋至石首间的长江流域。

[4]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

[5]忝:辱;有愧于。

[6]魏阙:古代宫门上的楼观。朝廷的代称。

[7]穿杨箭短:比喻文章技艺不精。

[8]点额痕深:指仕途失意或科场落第。

[9]操觚染翰:握笔挥毫。

[10]殁:通“没”。

[11]蒸尝:同“蒸尝”,泛指四时祭祀。

[12]遐陬(zōu):偏远的角落。

[13]阴骘(zhì):阴德。

[14]阙:通“缺”。

[15]攘臂:捋衣出臂。

[16]曩契:旧友、旧好。

本篇选自《灯下闲谈》。《灯下闲谈》,二卷。撰人不详。瞿镛《铁琴铜剑楼书目》云:“当出宋人所作。”

这是一篇描写人神相遇的笔记小说,此类题材在古代小说中比比皆是。通常凡人遇神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相逢于山野道旁;有的误入仙境;也有的在家中……本篇情节的展开采用了常见的“梦中遇神”的模式,将主体情节置于梦境中,这是本文的一个特色。

和同类体裁的小说一样,本文开篇交待落第书生史松夜宿于旅店之中,“忽欠伸就枕”,似睡非睡之间,即有一人口称奉冥王旨意相请。来到冥府,史松方知原来冥王看中其文才,令其撰写一份感谢上帝的表章。文成,颇得冥王欣赏。于是复从阳间又请一书法行家翛公代为抄录。为了感谢二人的帮助,冥王特设夜宴,予以款待。席间,二人赋诗以献,冥王则为他们的未来作出了暗示。梦醒后,史松依梦示找到了翛公,二人互证梦中所见,遂成莫逆之交。

很明显,提醒世人确信鬼神实有是这篇小说的宗旨,如果说仅有史松一人的说词尚有虚拟之嫌,那么翛公这个人物的引入则起到了极好的旁证作用。尽管孔子一再强调“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但事实上古代人们一直有着极强的鬼神概念。从魏晋南北朝志怪到清代的《聊斋志异》,人神相遇始终是一个热门题材。

值得一提的是,以梦境形式来作为遇神故事的情节框架是魏晋以来以《搜神记》《幽明录》为代表的志怪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即使是后来出现的《红楼梦》,也采用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得遇警幻仙姑,从而预知金陵十二钗结局的形式作为全书的总纲,可见“梦与神交”已成为一种历代传承的小说结构。

此外,本篇小说中的冥王虽属鬼神,但无可怖之处。就其外貌而言,“被王者之服,玄冠”,举止有礼,待人和善。而冥界的生活也无异于人世,同样的美酒珍馐,同样的歌儿舞女,凡人与神人同座一席,觥筹交错,吟咏作赋,恍如人间家宴。无疑,鬼神形象的人间化表现了人们鬼神观念的一种进步。

(柳岳梅)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526条唐宋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7: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