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采桑子 朱敦儒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采桑子

朱敦儒

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翠帐犀帘,依旧屏斜十二山。

玉人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云散香残,风雨蛮溪半夜寒。

朱敦儒在金兵攻汴后,曾辗转避兵行抵岭南。这首《采桑子》,是他客居南雄州(治所在今广东南雄市)时追怀汴京繁华、伤时感乱之作。

开头两句叙梦回汴京。“海角”指词人当时所在的岭南海隅之地。“长安”借指北宋都城汴京。南雄州一带,当时是荒凉的边远地区。词人避乱遐方,形单影只,举目无亲。在这里,即使做梦,也该是凄凉的。但今宵所做的梦,却把自己带回了往昔繁华的旧都。“海角”与“长安”,不仅表明空间距离遥远,而且标志着丧乱与繁华、战争与承平两个不同的历史环境。“却”字正突出强调了这不同的历史环境所给予词人的心理感受,其中有意外的欣喜,更含无限的感怆。

“翠帐犀帘,依旧屏斜十二山。”两句紧承次句,展示梦境中京师繁华旧事的一角。在华美的居室里,翠帐低悬,犀帘垂地,床前的屏风,曲曲斜斜,依旧展开着十二扇屏山。这里只写“翠帐”、“犀帘”、“屏山”,而它们所暗示的往昔汴京士大夫的繁华生活、温馨旧事不难想见。“依旧”二字,不但贯通上下两句,而且贯通上下两片。在梦中,这一切都是那样熟悉、亲切,似乎没有任何变化,实际上这一切已经成为不可回复的旧梦。梦中的“依旧”正暗示了梦外的荡然无存。

“玉人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过片紧承上片三四句,续写繁华旧梦。美丽的歌妓在坊曲深闺为词人调琴理弦,弹奏乐曲,敛眉低首,若不胜情,说不尽的温馨旖旎,风流绮艳。上片三四句侧重写环境,这两句侧重写人的活动。从这里可以看出词人所怀恋的汴京繁华,实际上就是上层士大夫富贵风流的生活。

“云散香残,风雨蛮溪半夜寒。”云散,用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旦为朝云的故实,暗示绮艳梦境的消逝;香残,是说梦境既逝,梦中的馨香亦不复存留。眼前面对的,是荒寒的海角凄凉之地;耳畔听到的,是夜半风雨交加中蛮溪流水的凄寒声响。消逝的梦境与凄寒的现境的对照,强化了词人的今昔盛衰之感、伤时感乱之痛和天涯羁旅之悲,结尾的“寒”字,不但是生理上感受到的,更是心理上的寂寞凄凉的反映。

这首词所抒写的是士大夫怀旧伤时之情,没有广泛的意义,情调也不免低沉感伤,与同时代一些慷慨激昂的强音显然有别。但它在艺术上却有些特色。词的首、尾分别以入梦起、梦醒结,中间四句,全写梦境,打破一般词作以上下片划分内容层次的结构章法。首二句以“海角”与“长安”对映,末两句以现境与梦境对照,首尾呼应,使全词成为一个浑然的整体,这在小令的结构艺术上也是一种创造。

(刘学锴)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