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生查子(药名闺情) 陈亚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生查子

陈亚

药名闺情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 ① 檀郎读:一作“槟郎读”(“槟榔”也是药名),檀郎,晋代潘岳是美男子,小名檀奴,故旧时常以“檀郎”代指夫婿或所爱男子。郎读,谐中药名“狼毒”。

这是一首写闺情的词。闺中人柔情万缕,日夕萦念客居在外的丈夫,便写了一封长信给他,向他倾诉无尽的相思之意。这首《生查子》,便是这种感情的高度概括。近人俞陛云对这首词极表称赏,认为它“写闺情有乐府遗意”(《宋词选释》)。

陈亚这首《生查子》,以药名入词,故题为“药名闺情”。此词语句浅白,感情深挚,妙用药名而不着痕迹,诚属药名词中的佳制。

首二句是说自从丈夫别后,忆念甚深。她无法排解离愁,便把深深的思念写入信中,却怎么写也写不尽。接着,“字字”二句是说信中的每一个字,都是诉说这离别之苦的,是要丈夫读了知道此情。句中之“参商”,指参、商二星。参星在西,商星(即辰星)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比喻双方隔绝。“檀郎”,是美男子的代称;此指闺中人的丈夫。“苦参商”三字极传神,谓因夫妻离别、隔如参商而苦恨不已。这正好说明闺中人何以“相思意已深”而“白纸书难足”了。

上阕写书信难表相思之深,以见闺中人的浓情密意。其中“相思”、“意已(薏苡)”、“白纸(芷)”、“苦参”、“郎读(狼毒)”均为药名。下阕则以怨嗔口吻,进一步抒发怀念远人的感情;结尾以反问出之,尤见思念之切。

过片在“记得约当归”前添上“分明”二字,更显出分手时的相约印象甚深。常见的《生查子》皆为五字句,现这一句衬两字为七字句,属于别体。“分明”二句,写闺中人回忆当日分手时的情景:她一再叮嘱丈夫,最迟不要超过樱桃红熟时(指夏季)回家。但她等了又等,盼了又盼,却始终不见心上人回来。于是,她不禁爱怨交织地问道:“现在连菊花都开了(指秋天),为什么还不回来呢?”这四句一气呵成,思忆情深,盼望意切,可看作是信中内容的延续,也可看作是信外的心底思忖。真是情味深长,含蕴不尽。

下阕中的药名有“当归”、“远至(志)”、“樱桃”、“菊花”、“回乡(茴香)”等,与上阕合起来,一共用了十个药名。

药名词,规定每句至少要有一个药名,药名可借用同音字。这首词中的“相思”、“苦参”、“当归”、“樱桃”、“菊花”是药名本字;“意已”、“白纸”、“郎读”、“远至”、“回乡”等,则是同音借用而成药名的。

陈亚少孤,由舅父养大;舅父是个医工,故其从小耳濡目染,药名烂熟于胸。现存词四首,都是药名词。他的药名诗也写得不错,宋吴处厚《青箱杂记》谓有“百余首行于世”。如“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棋怕腊寒呵子下,衣嫌春暖缩纱裁”(均见《青箱杂记》引),都很有诗意;句中的“前湖(胡)”、“半夏”、“呵(诃)子”、“缩纱(砂)”,就是药名。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间亦游戏写药名词。其《定风波》(用药名招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云:“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词中的“木香”、“雨余凉(禹余粮)”、“石膏”、“防风”、“常山”、“知(栀)子”、“海早(藻)”、“甘松”,均是药名。

药名词是宋词杂体中的一体,词苑中有此异花一株,生色不少。

(梁守中)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