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秋雨夜眠
释义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鉴赏】一位安闲的老翁,晓晴天寒,满阶红叶,香添被笼,欣然而卧,回顾昨晚凉冷秋夜的酣然睡美,如此安适,如此闲淡,在白居易写实讽喻诗作之外,更创一番新的诗境。

此诗约作于大和六年(832),时白居易任河南尹。此时诗人已六十多岁,年衰体弱,官务清闲,加上亲密诗友元稹的辞世,心情多少有些寂寞。回顾所历人生,不免于政治心生一份疏懒之心,于生活多了一份闲散之致。

“凉冷三秋夜”,点明时节已是深秋,人已能感觉到阵阵的寒意。诗题为“秋雨夜眠”,此处,尚未让秋雨出场,已如此凉冷,若加风雨的侵袭,则将倍增清寒。这样凉冷的深秋之夜,“安闲一老翁”,一位老翁正以他独特的态度坦然面对。老翁似乎只沉浸于他自己恬淡的世界中,丝毫不役于外物,乐得一份恬适与自然。

按理说,拥有如此闲适的心态,老翁能随时酣然睡美,实则不然,老翁一如其他老人,犹喜迟卧,所以,在淅沥的秋雨声中,老翁尚能够“睡美”,不至为雨声所惊醒。一位心无所虑的老者形象跃然纸上。

我们说老翁“安闲”、“睡美”,是否只是他酣眠之后的情状呢?不然,“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烘瓶里的火早已熄灭,夜已经过去,照理说老翁应该起床料理雨后的事务了,可他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享受被里的温暖。老人的闲散情态可爱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一层秋雨一层凉,风雨过后,本已凉冷的深秋更加寒冷,而夜来风雨更加快了霜叶的凋零,也许就是前一日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已飘零满目,在阶前随风旋转,向人世作最后的告别。老翁此时尚因“寒”未起,不见落叶飘零,便不会深感自然的无情、时间的无情、人世的无情,“未起”是心境淡泊的写照,更是心境通达的写照!

老翁于秋雨声中酣然而眠,于晓晴之际贪被未起,不尽的闲适与潇洒从诗作字里行间飞溢而出。其实,这又何尝不是诗人自己晚年的写照呢!至少也是诗人的一份理想寄托吧!

作者:刘琴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431-432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7: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