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岩蔓聚奇赋 王寂
释义

岩蔓聚奇赋

王寂

伊合抱之岩藤〔1〕,迹其生之有渐〔2〕。挺标末其不凡〔3〕,商世用而尤赡〔4〕。裁挝马之短箠〔5〕,绾维舟之长缆〔6〕;斲滇池飞电之杖〔7〕,组湘浦含风之簟〔8〕。独高节之拥肿〔9〕,外累累然中歉〔10〕。顾匠石之数过〔11〕,不侧目而一觇〔12〕

有好事者〔13〕,非常风鉴〔14〕。破长桥之蛟卵〔15〕,剖巴山之猿嗛〔16〕。其混然而天成〔17〕,微斧凿之可验〔18〕。彼甆石虽洁而近乎俗〔19〕,金玉虽珍而几于僭〔20〕。当樽俎之胜处〔21〕,惟瘿君之独占〔22〕。惜流落于市井〔23〕,为时人之所厌。幸淇泉之赏音〔24〕,辍酒直而见念〔25〕。不然,则灰爨下之桐〔26〕,而失酆城之剑〔27〕

老人既归,而谋诸妇曰〔28〕:“我以酒隐〔29〕,处身纯俭〔30〕,欣此物以有托〔31〕,了吾生而无憾〔32〕。”于是拨春瓮之嘈嘈〔33〕,漉乳泓之湛湛〔34〕,挹彼注兹〔35〕,十分潋滟〔36〕。追颜子之瓢饮〔37〕,陋管氏之反坫〔38〕。咀嚼石蟹之霜螯〔39〕,狼籍荷盘之菱芡〔40〕。少焉既夕〔41〕,风清天淡,舞月影兮徘徊〔42〕,吸露华兮泛滥〔43〕,已而先生径醉也〔44〕。宫锦淋漓〔45〕,角巾欹垫〔46〕。卷河汉于一酌〔47〕,尽江湖于一蘸〔48〕;洗战国之蛮触〔49〕,吊古今之时暂〔50〕。陶陶乎释身世之羁缚〔51〕,浩浩乎谢功名之机陷〔52〕。然后神游八表兮〔53〕,其将以蹑冥鸿之背〔54〕,而探骊龙之颔也〔55〕

注释

〔1〕伊:句首语气词,无实义。岩藤:生长在岩石上的藤蔓。

〔2〕迹:推究,考察。生:生长。有:词头,无实义。渐:渐进,逐步发展。

〔3〕挺:挺拔,突出。标末:两词同义,均为“树梢”,这里指藤的顶端。

〔4〕商:估量。世用:世俗的用途。赡(shàn):充足,多样。

〔5〕裁:剪裁,截成。挝(zhuā):敲,打。箠(chuí):鞭子。

〔6〕绾(wǎn):盘结。维:系,连接。

〔7〕斲(zhuó):砍,削。滇(diān)池:湖名,在云南昆明市西南。飞电:闪电,古人因形状的相似,常称手杖为“飞电”。

〔8〕组:编织。湘浦:湘江水滨。含风之簟(diàn):指十分凉快的竹席。古时湘簟名闻遐迩。

〔9〕节:植物分枝长叶的地方。拥(yōng)肿:即“臃肿”,形容物体隆起、肥大的样子。这句说,在藤蔓分枝的部位,长着一个特别肥大、臃肿的瘿疣。

〔10〕累累:重叠堆积的样子。中:内部,里面。歉:这里是“空”的意思。

〔11〕顾:副词,相当于“而”。匠石:姓石的匠人。《庄子·徐无鬼》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这里泛指手艺很高的匠人。数过:多次经过。

〔12〕侧目:斜着眼看。觇(chān):窥视。

〔13〕好(hào)事:喜欢多事。

〔14〕风鉴:卓越的见识。

〔15〕长桥:桥名,在江苏省宜兴县城中,晋时周处斩蛟于此,故又名蛟桥。《晋书·周处传》:“长桥下有蛟食人为害,处入水斩之。”

〔16〕巴山:泛指四川境内的山。猿嗛(qiǎn)猿颊内所藏的食物,亦可指猿的颊囊。这里是后一意义。以上两句说,“好事者”把像蛟卵和猿嗛一样圆形的藤瘿取下,加工成盛酒的杯子。

〔17〕混然:浑然。天成:天生而成。

〔18〕微:无,没有。斧凿:用工具刻意加工。验:验证。这里说,藤瘿杯浑然天成,看不出斧凿加工的痕迹。

〔19〕甆石:瓷器。甆同“瓷”。

〔20〕几:接近。僭(jiàn):超越本分,过分。

〔21〕当:占有。樽俎(zǔ):泛指酒器。胜:美好。

〔22〕瘿(yīng):树木外部隆起如瘤之处。君:对藤瘿的拟人化尊称。

〔23〕市井:民间贸易市场。

〔24〕幸:幸亏。淇泉:两条河的名称,在河南境内。赏音:知音。

〔25〕辍(chuò):中止,废止。酒直:买酒的钱。直通“值”。念:惦记,眷念。这句说,作者很喜欢这个藤瘿杯,便用买酒的钱购下了它。

〔26〕灰:灰烬,使动用法。爨(cuàn)下之桐:《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灶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这里比喻幸免于难的良材。爨:灶。

〔27〕鄷(fēng)城之剑:指晋初张华在鄷城(今江西县名)掘得的龙泉、太阿宝剑。(参见《晋书·张华传》)

〔28〕老人:作者自指。谋:商量。诸:“之于”的合音。妇:作者妻子。

〔29〕以酒隐:借饮酒来忘却现实,寄托遗世之情。

〔30〕纯:通“淳”,质朴。

〔31〕托:寄托。

〔32〕了:终。

〔33〕拨:弹拨。春瓮:装着春酒的瓮。嘈嘈:弹拨陶瓮发出的声音。

〔34〕漉(lù):过滤。乳泓(hóng):牛羊的乳汁。泓:清澈的样子。湛湛(zhàn):厚重的样子。

〔35〕挹(yì):舀,把液体盛出来。彼:指酒和奶。兹:指藤瘿杯。按:奶酒是当时北方常饮的。

〔36〕潋(liàn)滟(yàn):液体满溢的样子。

〔37〕颜子:颜回,孔子的得意门生。瓢饮:指饮食简素。《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句说,要效法颜回的简朴生活。

〔38〕陋:鄙薄。管氏:管子,春秋时齐国的贤相,名夷吾,字仲。反坫(diàn):反爵之坫。坫即放置酒杯的土台,在两楹之间。互相敬酒之后,把空爵反置于坫上。为周代诸侯宴会之礼仪。《论语·八佾》:“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这里主要指官场的繁琐礼仪。

〔39〕石蟹:产于溪涧石穴之中的蟹,壳坚色赤。螯(áo):蟹的第一对脚,像钳子,食之味美而脆。

〔40〕狼籍:散乱不整的样子,亦作“狼藉”。这里作动词用。荷盘:莲蓬。菱:菱角。芡(qiàn):水生植物,又名鸡头,其种子可食用或入药。

〔41〕少焉:不久。夕:傍晚。

〔42〕徘徊:往返回旋的样子。这句说,起舞于月下,影子往返回旋。

〔43〕露:露水。华:同“花”。泛滥:漂浮游荡。

〔44〕已而:随即。先生:作者自称。径:即,就。

〔45〕宫锦:宫中特制的锦缎。这里指衣服。淋漓:沾湿的样子。

〔46〕角巾:方巾,古代隐士的冠饰。欹(qī):倾斜。垫:下陷。

〔47〕河汉:黄河与汉水。酌(zhuó):斟酒。

〔48〕蘸(zhàn):酒斟满,用指甲蘸之,以示畅饮。

〔49〕洗:消去。蛮触:《庄子·则阳篇》中假设的两个小国的名称,其中曰:“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蛮氏;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触氏。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这里指战国时诸侯混战的纷扰。

〔50〕吊:感怀。暂:短暂。

〔51〕陶(yáo)陶:和乐的样子。释:解除。羁(jī)缚:羁绊束缚。

〔52〕浩浩:旷远的样子。谢:辞别,摆脱。机陷:设有简易制动装置的捕兽陷阱,这里比喻陷人受害的圈套。

〔53〕神游:精神或梦魂往游。八表:八方之外,指极远的地方。

〔54〕蹑蹑(niè):踩,登上。冥鸿:高飞的鸿雁。

〔55〕探:摸取。骊(lí)龙:黑色的龙。颔(hàn):下巴颏。传说骊龙颔下有宝珠。

鉴赏

本赋作者王寂(1128—1194),金代文学家,字元老,蓟州玉田(河南玉田)人。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历任太原祁县县令、通州刺史、中都副留守、中都路转运使等职。卒谥文肃。王寂工于诗文,《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寂诗境清刻镵露,有戛戛独造之风;古文亦博大疏畅,在大定、明昌间卓然不愧为作者。”他的诗文对与其同时而稍晚的王若虚、李俊民有一定影响。著有《拙轩集》等。

《岩蔓聚奇赋》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开头四句描写岩藤合抱缠绕、挺拔于山岩之上的不凡姿态;接下来四句交代藤蔓的用途:可为鞭、为缆、为杖、为簟;最后四句则点出作品着重刻画的对象——一个长在藤蔓分枝处的、外肿内空的瘿疣,以及它不为匠人所重视的落寞。在这里,作者显然汲取了王褒《洞箫赋》、马融《长笛赋》等汉代咏物名赋的手法,由远及近,层层逼近,渐次推出主要的吟咏对象。

第二部分写藤瘿杯的制成和作者对它的喜爱赞美。有“好事者”,以非凡的洞察力,根据其“外累累然中歉”的特点,顺其自然,因材施技,将藤瘿制成了一件浑然天成、无斧凿痕迹的工艺品。对于这个独特的“藤瘿杯”,作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之相比,瓷器近乎俗,金玉几于僭,樽俎之美,全由它独占了;只有那天下闻名的焦尾琴和龙泉、太阿宝剑方可与之媲美。于是,作者用沽酒的钱买下了它,以免其流落于市井而遭俗人的白眼。

第三部分是借饮酒抒发作者遗世之情。他携杯以归,欣感精神有所寄托,可了其“酒隐”的心愿,乃斟酒“藤瘿杯”中,咀嚼脆香的蟹螯,狼藉新鲜的菱芡,从中体悟到颜回陋巷瓢饮的自在,管仲反坫繁礼的拘束。傍晚,酒到酣处,不禁起舞月下,餐饮露华。衣服湿,方巾倾,全然一副醉态,但这是何等的惬意和爽快啊!那天地之悠远,古今之纷争、身世之羁缚、功名之机陷全消解在这一醉之中,精神亦因此而摆脱了尘世的烦恼,漫游于八荒之外,获得了彻底自由。这一部分的描写十分精彩,其抒情之洒脱、笔调之纵恣。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几近于苏东坡的《前赤壁赋》。

《岩蔓聚奇赋》的道家情调和出世隐逸思想是非常明显的。首先,作者赞美“藤瘿杯”,是因为它生于山岩,禀天地自然之气;浑然天成,淳朴无斧凿之嫌。与制作精细的瓷器、珍贵华丽的金玉相较,它自有一种不俗不僭、卓尔不群的内在神韵。于是作者斟以农家自酿的春酒,以石蟹、菱芡等自然之物为佳肴,效颜回瓢饮简朴之风,向往一种神游八表、逍遥物外的自由境界。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自然之性”的肯定和崇尚自然、反对雕饰的审美追求。王寂诗中多有闲适情趣,但由于他在户部侍郎任上曾贬谪南疆,故后期作品也常表现出去国怀乡、遁世归隐的情绪。此赋中,作者想通过“酒隐”的方式,忘却天地古今,忘却身世功名,忘却人生的一切烦恼,正是他厌恶官场、保朴守拙的出世思想的反映。然而,人生之苦劫难逃,借酒消愁愁更愁,透过那狂歌夜舞的潇洒、衣湿帽倾的醉态,我们不是分明能听到作者那陷入尘网而不可自拔的无奈叹息,以及精神与肉体相分裂的痛苦呻吟吗?

《岩蔓聚奇赋》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可用一个“奇”字来说明。从自然现象看,光滑的藤蔓上长出一个臃肿不堪的瘿疣,显然是一种非正常的状态,这是吟咏对象本身的奇;对于如此畸物,匠者不顾,时人讨厌,而作者却慧眼独具,倍加赞赏,视为非凡珍品,这是欣赏主体的奇;历来赋家,大抵铺写京都宫苑、春花秋月、鸟兽草木等,作者有意不袭前人,另辟蹊径,偏要咏颂这看着不顺眼、摸着不称意,不能给人以美感的藤瘿,这是表现角度的奇。更为可贵的是,作者抓住藤瘿承天地之精气、颀自然之化育的特点,赋予它以不假雕饰、不俗不僭的独特气质,并借以表现自己鄙薄流俗、卓立不群的品格和对摆脱世务束缚的自由生活的向往,这是立意的奇。

对于新奇独特的对象比司空见惯的对象更为注意,乃是人类的一种反应本能和心理趋向,因而从屈子的《离骚》“奇又郁起”,到曹植的“骨气奇高”,到韩愈的峭拔奇诡,李长吉的“奇而不正”,诚斋的“时出奇峭”。古来有成就的诗人无不在求新出奇上下功夫。王寂的《岩蔓聚奇赋》便继承了这一传统,在立意、表现角度等方面刻意求新,显示出此赋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风格。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