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临江仙 牛希济 |
释义 | 临江仙 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 鉴赏 “飞卿数阕峤南曲,不许刘郎夸《竹枝》。”(陆游《题杨廷秀寄南海集》)温飞卿咏峤南风物的《南乡子》九首,今已不可得见;而花间派作者谱写南方风物的乡土词,在艳情旖旎的香软作品以外,确乎自成一格,给人以异常的新鲜感。这些风土词以李珣、欧阳炯等人所作为代表,其中牛希济的七首《临江仙》又是另辟蹊径,显出自己的特色。本词为第七首。 一般风土词的地方色彩,主要表现在风土民俗等方面的描摹上,而牛希济的一组《临江仙》,更融入了与当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歌咏风景名区和神仙韵事,将浪漫情调与写实手法融为一体。前六首包括了巫山云雨、谢家仙观、渭阙秦楼、黄陵江庙、素洛春光、汉滨解佩等风光仙迹的览胜探幽,穿插的叙事成分较多;最后这一首则侧重写景,以赞叹的语调,渲染洞庭秋月的如画美景,传达出“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缥缈意境。 这首词的上下两片,铺排匀称,基本上运用了“虚阁笼云”式的同样手法,都是以写实融合幻想,由尘寰通向仙境。人间天上,画意诗情,引人不胜遐想。上片先总括洞庭君山。洞庭波浪用“飐”字,但不是柳宗元诗的“惊风乱飐芙蓉水”,也不是吴文英词的“风拍波惊”景象,而是湖水在袅袅秋风中微微荡漾。天晴风静之际,湖上烟凝,君山一点,画面已经够美的了,但作者紧接着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向神仙境界,以虚中见实的手法,幻化出月轮映照下的百尺楼台、珠宫玉宇,亦实亦虚,是幻是真,在扑朔迷离的描绘之中,给读者以特殊的美感,也使读者进入了遐想的意境。下片再由虚返实,对万里平湖的秋色,作进一步的描绘,在清丽圆转的文字中,间以气象恢宏壮阔的词句,把读者的视野开拓得更加广阔。在一望无际的平湖之上,笼罩着一片清冷的秋色;参差错落的繁星,静静地倒映在广袤的湖面上。这是写的冷色。然而就在湖边岸上,经霜的橘林,却是一带如火如荼的鲜红,说明秋气并不都是一味的萧条,这是写的暖色。冷暖相间,化矛盾为统一,不仅使词的意境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境界之寥廓恢奇,色调之清新明丽,莫可名状。临到词的结穴,作者虽然还是用沟通仙凡、幻化境界之法,但又有大同中之小异。上片是明写,赞美此夜湖山即是仙境,而这里则改成含蓄的暗点,水穷云起,迤逦入胜。“罗浮山”,是传说中道教“第七洞天”,晋代葛仙翁得道之处。此山远在天南,据说却有地脉仙源,可以缩地潜通他处名山;又旧有罗浮仙梦传说,谓隋时赵师雄在罗浮松林中醉卧,见仙女翠禽之事(曾慥《类说》卷十二引《异人录》)。“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巧妙自然地陈仓暗度,笔锋暗转,把写实的人寰无形中又引渡向更美好的洞天,清梦罗浮,遐思不尽。这一结,去路飘缈,迷离见隽,可算“结得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之妙”(《七颂堂词绎》)。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