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绿衣 诗经 | |||||||||||||||||||||||||||||||||||
释义 | 风·邶风 绿衣
注释 〔1〕里:即下章之裳。衣在外,裳在里。 〔2〕曷:何。维:语助词。已:止息。 〔3〕亡:通“忘”。 〔4〕治:犹制,此指染织。 〔5〕古人:即故人,指亡妻。 〔6〕俾(bǐ):使。 〔7〕 〔8〕凄:凉。 〔9〕获:得。 鉴赏 一位丧偶的男子穿上妻子生前给他做的衣裳,睹物思人,哀伤不已,唱出了《绿衣》这首沉痛凄楚的悼亡之歌。 全诗分为四章,以衣为线索,由物及人,抒发了诗人的无限伤悼之情。前两章重在写己之“伤”,后两章重在写对妻子之“悼”。 “绿兮衣兮”,这起首一句,间用两个语气词“兮”,隔断词语,造成一种强烈的顿宕,即刻给人以缓慢沉重和一唱三叹的哀伤感。读这句诗,我们不是分明可以感受出诗人的咽塞和抽泣吗?以下各章的第一句,也都采用这样的句式,复沓叠唱,从而造成全诗哀伤的氛围和悲痛的旋律,强烈地振动了读者的心弦。第二句“绿衣黄里”,与下章的“绿衣黄裳”互文重叠。闻一多先生说:“此里,谓在里之衣,即裳。”因为“衣在表,裳在里,衣短裳长”,所以“此章曰绿衣黄里,以内外言之;下章曰绿衣黄裳,以上下言之”(《诗经通义》)。“绿衣”二字是“绿兮衣兮”的紧缩重复。绿色的上衣,黄色的裙裳,这色彩是多么的鲜艳,搭配得又是多么的协调。可是这艳丽的衣裳,却触动了作者无限的伤痛:“心之忧矣,曷维其已!”“心之忧矣,曷维其亡!”原因何在呢?从第三章里我们得知,原来这衣裳都是出于妻子之手(“女所治兮”)。如今衣犹灿然,而妻子已经作古,怎能不令人心伤!诗人触物伤情,无比悲痛,这揪心的伤悲何时止息!那千恩万爱又怎能忘记!诗人无尽的忧伤、浓重的哀思,不能不掀起读者心中的波涛。接下来,诗人又由衣说到丝,由丝说到 提起悼亡诗,人们自然会想到潘岳、苏轼等人之作。特别是潘岳《悼亡诗》睹物思人的抒情方式,更为后人所称道。其实这种艺术手法,在《绿衣》里早已得到成功的运用。一身衣裳既是引发诗人万千思绪的契机,又移注了他的全部情感。诗人穿上妻子生前为他缝制的衣裳,触物伤怀,无限的思念与哀痛顿时绵绵不绝地涌上心头。诗人由眼前的绿衣黄裳追溯到妻子是怎样治丝、染色、织布、缝衣,又想到妻子的辛勤贤惠、体贴关怀,美好无比。恍惚之间,爱妻的形象几乎就在眼前。一身衣裳,又浓缩着妻子的一生劳动和全部恩爱。通过它,诗人把过去和现在,把妻子的厚爱与自己的伤悼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达到以少胜多、包容无穷的抒情效果。只要看到这“绿衣黄裳”,就会引起诗人的绵绵思绪。遗物与诗人朝夕相伴,那么这种深深的伤悼之情也就永无绝期了。 最后应提到,关于此诗,《毛诗序》解释为“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后儒便据此在“黄”“绿”两种颜色上做文章,以为黄为“正色”,喻庄姜;绿为“间色”,喻宠妾;“绿衣黄里”喻宠妾上僭夫人之位云云,皆穿凿附会,不足取。 |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