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鹧鸪天 李清照 |
释义 |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鉴赏 这首词,从“仲宣怀远更凄凉”一句看,当作于南渡以后。靖康二年(1127)金人攻陷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宋政权南迁。这一重大的政治变故非常广泛地影响着当时各阶层人们的生活。对于李清照来说,靖康之乱犹如汹涌的波涛,猝不及防地冲垮了她那学术生活的基础,她身不由己地被卷进流亡大军的队伍中,过着“飘零遂与流人伍”的悲惨生活。离乡背井之苦,国破家亡之痛,使其词的境界扩大,并渗透着深沉的故国旧家之思,含有较大的社会意义。 这是首抒写作者怀乡之苦的词。上片写暮秋的萧索冷落及作者百无聊赖的烦恼心情。起句“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是说深秋天渐转寒,即使太阳已上锁窗,也仍难免给人以冷落萧索之感;这时梧桐树因受霜而凋残零落,它应当痛恨那夜间凝结的严霜吧!“萧萧”,冷落萧索貌。“锁窗”,棂上刻着花纹的窗子。这里词人通过“寒日”“梧桐”“夜来霜”等富有特征意义的形象的创造,构成一幅萧索冷落的悲秋景象,把人带入凄凉的艺术气氛中。此句是景语也是情语。“恨”字把梧桐人格化了,使它有了意志和力量。“夜来霜”使梧桐凋零,这“恨”是梧桐的,但也渗入了词人的思想感情。此时作者因战乱而转徙流亡,同时,一生中最珍爱的金石书画大部散失焚毁,霜打梧桐怎能不使词人见景生情?所以国恨家仇也一触即发,只是表现手法含蓄蕴藉一些罢了。以上是窗外,次句转笔室内:“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意思是喝完酒,更喜欢喝杯浓浓的团茶;梦醒时偏爱闻瑞脑的香气。“酒阑”,即饮完酒,“阑”,尽的意思。“团茶苦”,团茶是宋代为进贡宫廷特制的茶饼,上印龙凤图纹,所以也叫“龙凤团”,是茶中珍品。欧阳修《归田录》:“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团茶苦”,指浓茶。“瑞脑”,即瑞龙脑,一种香料。《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宝末,交趾贡龙脑,如蝉蚕形,波斯言老龙脑树节方有,禁中呼为瑞龙脑,上唯赐贵妃十枚,香气彻十余步。”这两句以对偶的形式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团茶”“瑞脑”,看似生活琐事,但“酒阑”“梦断”却透出词人此时有难以排遣的乡思之苦。这可从作者的其他词作中见其端倪。“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诉衷情》)“酒”“梦”都和思乡的愁苦有关。但这一点作者并不直说,而偏说饮完酒更喜欢喝杯浓茶,梦醒后最适宜闻闻瑞脑的香味。这是在排遣百无聊赖的烦恼啊!这种以闲写愁的笔法,是很耐人寻味的。 下片以仲宣怀远作比,抒思乡凄情。换头直承上来,“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大意是秋天已经过完,白昼还是那么长,比起仲宣怀念远方的故乡更加凄凉。“秋已尽,日犹长”,这里“已”“犹”等虚字用得自然深刻。夏至以后,白天逐渐变短,在秋尽之时作者却觉得白昼还是那么长。看似无理,实则有因、有情。南渡前,词人由于丈夫的暂时离别就发出过“薄雾浓云愁永昼”(《醉花阴》)的感慨,何况现在是处于有家难归的时刻呢?终日被思念故国旧家的愁苦所煎熬,产生度日如年的感觉就是自然的、合理的了。“仲宣怀远更凄凉”,王粲,字仲宣,汉末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少时即以文才见称,是“建安七子”之一。董卓之乱时,他避乱荆州,依附刘表,但未被重用,因此写了《登楼赋》,赋中充满了长期滞留他乡、怀才不遇的悒郁情绪。此时李清照流徙异乡,其身世、其情怀与仲宣相仿。这一句点明全词主旨。“仲宣怀远”是怀古寄情,“更凄凉”,纵笔直抒。“更”字,包含了多少身世之感、乱离之苦,它的容量是很大的。此句极写心情之凄苦,殆已尽致,结句却将词意宕开,又推出一层:“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随分”,照例,照样。“东篱”,种菊花的地方,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的意思是说,不如照样倾杯痛饮,一醉方休,别辜负了东篱盛开的菊花。词人饮酒赏菊,已不止一次。《醉花阴》中有“东篱把酒黄昏后”的句子,在《行香子》中又说“探金英、知近重阳”。所以这一次依然“随分”。然而“随分”是在“更凄凉”之时,可知把酒对菊已非赏心乐事。这是词人在寄托自己浓愁难遣、无可奈何的情怀,这自宽自慰之词,看似轻松,实则含悲。 这首词在艺术上把多种事物有机地融为一体而无迹可寻,很值得注意。“寒日”“梧桐”“夜来霜”“团茶”“瑞脑”“酒”“梦”“菊蕊”,以至古人仲宣,都被词人用一彩笔融为一体,或暗示,或类比,或寄托,无不为思乡服务,前人所谓“镂金错绣而无痕迹”正可概括这一特点。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