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鹧鸪天 周紫芝
释义

鹧鸪天

周紫芝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鉴赏

这是一首秋夜怀人的词。“一点残红欲尽时”,写夜阑更深,残灯欲灭。“残红”,指即将熄灭的灯焰。一本作“残”,即残灯,意更明豁;但“残红”兼有一星残火闪烁欲灭的视觉感,以及无边夜色中唯一的一点温暖感,故义较胜。写残灯而倚灯不眠之人,已宛然可想。“乍凉秋气满屏帏”,则写出这位不眠之人在残灯欲灭之际,所突然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他感到一股秋天的凉意穿过重重屏幕,而迅速扩散到整个居室。夜凉如水,而心头的凉意更甚。这是写环境氛围,也是写心境感受。一个“满”字,暗示凄凉的秋气无处不在,也无计可以回避。接着笔锋一转,由室内写到室外,把秋意的感受更扩大和加深:“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秋雨正敲打着窗外的梧桐,发出一片凄凉的秋声;秋雨也敲打着窗内失眠者的心扉,使充满离别相思之情的心灵发出痛苦的叹息。那绵绵不止的梧桐秋雨,不正是离人连绵不断的相思之泪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梧桐夜雨,常用作抒写离愁别恨的触媒,有其特定的情感内涵,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两句则化用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尽管其意象有所承袭,在具体意境的创造上却仍具特色;作者善于把室内外的环境气氛和长夜失眠的心理感受融成一片,化叙述为抒情,点出“别离”二字,既为上片作一结穴,又自然地开出下片对当年欢聚情景的追忆。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这是一个温馨而美好的回忆。大概也是秋天的夜晚吧?作者与心爱的女子对坐调瑟,同唱象征爱情美满的歌词;欢乐中的夜晚过得真快,似乎没有多会儿,要拨动炉中香料,使其充分燃烧。“金猊(ní)”,狮子形的铜制香炉。《鹧鸪词》,当指歌唱男女恋情的词。因鹧鸪雌雄双栖,故以相喻。唐罗邺《放鹧鸪》诗云:“好倚青山与碧溪,刺桐花竹待双栖。”温庭筠《菩萨蛮》词云:“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里正以鹧鸪双栖,喻男女欢配。这三句所写的情调气氛,与上片恰成鲜明的对比。由今夜的梧桐秋雨,想到当年的宝瑟欢歌,企图以温馨的回忆驱除心头的凄凉,求得片刻的慰藉。然而这美好的一幕毕竟已成过去,欢娱梦醒,却更增添了心中的痛苦。于是从回忆又跌回冷酷的现实中来:“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清歌已渺,秋雨凄凉;伊人不见,旧梦难温。请问这是一种什么滋味?“不听清歌也泪垂”,意谓而今未见其人,未闻其歌,尚且默想追忆而流泪,倘若重闻清歌,重缔旧欢,其悲喜交并为何如?“如今风雨西楼夜”,紧接“那时同唱《鹧鸪词》”,极写欢娱之情难久;“那时”“如今”,转眼之间,情景顿异。同时又回应上片“梧桐叶上三更雨”,完成了二度时空的转换,浓化了抒情基调。终片处一语喝醒,更觉怅然不已。

这首词写秋夜怀人,回环婉曲,情景相生,而吐语天成,毫无着力痕迹。孙兢评周紫芝的词“清丽婉曲”(《竹坡词序》),移评此词,亦可谓中肯之语。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15 1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