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送将归赋 蔡确 |
释义 | 送将归赋 昔人之言秋意也,曰: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此其平日游子之所悲,怨慕凄怆,尚不能自支〔1〕,而况于予乎?恋高堂之慈爱〔2〕,积三岁之违离。余亲属子以侍我〔3〕,行且复命于庭闱〔4〕。其送子也,乃在粤岭之南〔5〕,溟海之西〔6〕,洗亭之侧,泸水之湄。出门踯躅以将别,仰天涕泗之交颐。浮云为我变色,行路为我 注释 〔1〕自支:自己支持、忍受。 〔2〕高堂:父母。 〔3〕亲:父母。 〔4〕庭闱:借指父母。 〔5〕粤岭之南:岭南地区。 〔6〕溟海:南海。 〔7〕 〔8〕省愆念咎:反省过错。 〔9〕藿食:以豆叶为食,谓粗食。 〔10〕二圣:宋哲宗和高太后。 〔11〕雷霆:国君的声威。雨露:恩泽。 〔12〕氛雾:雾气,瘴气。 〔13〕两走乎万里:两次被贬于万里之外。 鉴赏 蔡确(1037—1093),字持正,泉州晋江(今福建江县)人,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中进士。因力主推行新法,宋神宗元丰二年由御史丞迁参知政事。哲宗元祐元年,高太后临朝,司马光、吕公著等进用,确罢为观文殿学士,知陈州。次年,徙安州,又徙邓州等。最后死于贬所新州。哲宗亲政后,追谥蔡确为“忠怀”。其赋今唯存《送将归》一篇,晚年作于新州。 别离,在古人眼里,历来被看作凄凉悲哀的事情。蔡确《送将归赋》一开始就援引宋玉的诗句,又用秋天的凄凉来衬托送别的意绪,别出新意,化用而不袭旧。而且,蔡确进一步指出:这种凄凉之意绪只是平日游子悲怨之情,他们尚且痛苦难忍,何况我呢?言下之意,自己的心绪更是痛不堪言。这篇赋虽是送别之作,但不是一般诗文写送别时对对方的勉励、嘱咐,而是着重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对父母的深切思念;不是因为离别而伤情,而是因为怀念父母而伤心,为自己的处境而伤心。抒发感情极为深沉、真挚,在送别作品中别具一格。语言骈散结合,没有雕琢之斧痕,自然清新。篇幅虽短,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与之发生共鸣。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