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君子偕老 诗经 |
释义 | 君子偕老 《诗经·鄘风》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1〕。委委佗佗〔2〕,如山如河,象服是宜〔3〕。子之不淑〔4〕,云如之何!玼兮玼兮〔5〕,其之翟也〔6〕。鬒发如云〔7〕,不屑髢也〔8〕,玉之瑱也〔9〕,象之揥也〔10〕,扬且之皙也〔11〕。胡然而天也〔12〕?胡然而帝也?瑳兮瑳兮〔13〕,其之展也〔14〕。蒙彼绉 注释 〔1〕副:祭服上的一种首饰。笄(jī):用来绾发或系冠的簪子。六珈:妇人用的六种玉饰。 〔2〕佗佗(tuó tuó):盛美的样子。 〔3〕象服:绣绘着彩色图形的画袍。宜:衣服合身,或指合乎礼仪。 〔4〕不淑:行为不端。淑:善,好,端庄。 〔5〕玼(cí):花纹鲜丽。 〔6〕翟(dí):长尾巴的山鸡,这里指绣绘着山鸡图形的象服。 〔7〕鬒(zhěn):乌黑浓密而柔长的头发。 〔8〕髢(dí):假发。 〔9〕瑱(tiàn):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用以塞耳的玉饰。 〔10〕揥(tì):用象牙或兽骨刻制成的首饰。 〔11〕扬:方正饱满的前额。皙(xī):白嫩。 〔12〕胡然:何如,怎么。天:天神,天仙。 〔13〕瑳(cuō):玉色鲜亮洁白。 〔14〕展:古代会见上官或宾客时所穿的礼服。 〔15〕蒙:罩,覆盖。绉(zhòu):细丝。 〔16〕是:这,这是。绁袢(xiè pàn):夏天穿的质地薄薄的内衣。 〔17〕清扬:眉清目秀。 鉴赏 反衬是艺术的辩证法之一。在诗歌创作中,以乐景写哀思,以美貌显丑行,往往能形成反差,在强烈的对比中,愈益表现出其思之哀,其行之丑。这首诗本是“刺卫夫人(即宣姜)”(《小序》),却写这位贵夫人庄重的意态,华丽的服饰,妖冶的容颜,以美为刺,正得此三昧。 全诗三章、二十四句,几乎从头至尾,采取铺陈渲染的手法,正面咏叹的语调,极力突现这位贵夫人的意态、服饰和仪容。对其意态,先以简洁的素描,表现其举止大方,雍容自得,庄重如山,深沉似河。对其服饰,则寓赞叹于铺叙中,夸美其头上戴着翠珠美玉,异彩万千,镶嵌着金簪,闪闪灼灼,象牙发针洁白明净,两耳垂落着摇摇摆摆的玉坠,叮当作响,身着绣绘着山鸡的礼服,五彩斑斓,异色纷呈,显得多么的华贵富丽。同时,又通过对黑发、额角、双眸的夸饰,以表现其容貌之妖冶。她那黑油油的头发,光泽松柔,宛若云霞。这里用“云”、用“不屑髢”状发之美,“可谓善咏发者”。“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明亮的双眸,顾盼左右,端丽的额角,秀美超群。简言约语勾勒颜面,翩翩风情具出其间,一下子把宣姜的妩媚娇姿写得活灵活现,神采飞扬。意态的雍容,服饰的华贵,容貌的妖冶,真像是天仙降临,女神下凡啊!这种对人物夸饰性的描写,使我们想起同是描写美人的名篇《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对这位“硕人”,诗人主要是采取比喻的手法,以人们常见的事物作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以“柔荑”“凝脂”“蝤蛴”“瓠犀”作比,描述她双手的白而细、皮肤的白而柔、脖子的白而长、牙齿的白而洁。这种以彼物比此物的工笔摹写,固然使人物的形态生动、鲜明而富有美感,“直把个绝世美人活活地请出来在书本上晃漾”(孙联奎《诗品臆说》),却难以产生更为丰富的联想。因为诗人的本意就只是要画出一幅美人图。而《君子偕老》则不然,诗人大肆铺陈渲染,不仅把个贵妇人写得貌美绝伦,而且叹以“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造成一种迷离恍惚的神仙般的境界,却并不是要夸美她。因为首章末二句已点破真谛:“子之不淑,云如之何!”这样一来,其意态愈庄重,服饰愈华贵,容貌愈妖冶,愈益反衬出她内外的不相称、不协调。这位宣姜夫人实际上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荡妇。诗篇也正是在外表之美与内心之丑的强烈对比中,表现出强烈的讽刺的意味、锐利的批判锋芒。“辞益婉而意益深矣”(朱熹《诗集传》)! |
随便看 |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