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正宫·端正好】闻惊 刘良臣 |
释义 | 【正宫·端正好】 闻惊 【端正好】胡骑扰边疆,胡说传寰宇。葫芦提〔1〕不辨贤愚。野狐精〔2〕惑定明官府,胡厮攘〔3〕修城堡。 【滚绣球】那里有经国谋?那里有安远图?怎能勾防奸御侮?乘机的甚似强胡。这壁厢眼模糊,那壁厢嘴骨都〔4〕,都恁般糊涂兀鲁〔5〕,平白地惊怪传呼。焚烧积聚真良策,紧闭城门是丈夫,羞惭杀廊庙江湖。 【叨叨令】书生每弄笔头翻故纸不知务,姑自里泥陈迹信讹言胡张主〔6〕。本是个太平乡安乐土不须虑,扰的那城市中乡村里不停住。兀的不笑杀人也么哥,兀的不恼杀人也么哥,谁是个文武才干城将斯民牧〔7〕! 【脱布衫】传报的不论实虚,施行的不管川陆。献策的胡言乱语,听声的手忙脚聚。 【小梁州】正是那鹤唳风声与草木,兀的不唬杀秦苻!人伦天道本同途,无古今,不必骂令狐。公见如今在在无禾黍,但相逢都是嗟呼。又遇着狼虎群,烟尘聚,愁风怨雨,百姓每怎安居? 【煞尾】若说那兴岚一带临边处,本是胡儿出没区。只恐怕城门火殃及池内鱼,更不道虎豹关那忧他黔地驴!汾水霍山界大郛〔8〕,地利天时尽有馀。说起那人和更可虞〔9〕,比不得寻常弄簿书。只把义棠口东西牢守筑,莫舍却好藩篱卫户宇。纵胡马长驱,见了这险阻,也须索寻出路;顾回头,思量他酋主〔10〕。 注释 〔1〕 葫芦提:糊里糊涂。 〔2〕 野狐精:犹狐狸精,比喻胡言乱语迷惑人心者。 〔3〕 胡斯攘:胡乱主张。 〔4〕 嘴骨都:撅着嘴不说话貌。 〔5〕 兀鲁:言语不清貌。 〔6〕 姑自里:妄自。泥:拘泥。张主:主张。 〔7〕 干城:干,盾;城,城郭。后以干城喻将领、栋梁之才。牧:指官吏治政。 〔8〕 大郛:大的外城。 〔9〕 可虞:可以忧虑。 〔10〕 酋主:部落首领。 鉴赏 纵观刘良臣的散曲作品,其写田园风光之作清新可喜,表达了他处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的心境;其写边境、讽时事之作则最具现实意义,表达了他对世事民瘼的关切与忧虑。题名〔正宫·端正好〕《闻惊》的套数就是这样的一篇作品。这篇套数借当时常常误传边警造成一片混乱,以及作者所贡献的御边良策,讽刺了明武宗正德、世宗嘉靖年间边防腐败、军政无能的社会现实。 先看首支曲子〔正宫·端正好〕。一开篇作者就把镜头拉到北方边境:“胡骑扰边疆,胡说传寰宇。”外族进扰,打到边塞,兵临城下,一时间各种传言沸沸扬扬,传遍国内。霎时间各种主张糊里糊涂分不清谁对谁错,而善于胡言乱语迷惑人心者,则怂恿官府慌乱中赶快修筑城堡,以便御敌:“葫芦提不辨贤愚,野狐精惑定明官府,胡厮攘修城堡。” 〔滚绣球〕一曲,作者一连提出三个疑问:“那里有经国谋?那里有安远图?怎能勾防奸御侮?”面对骚扰边疆的北方游牧民族,官府竟拿不出治国良策,拿不出安定边疆的长远计划,拿不出抵御外族进扰的措施对策。朝廷大臣和当权者“甚似强胡”,他们“这壁厢眼模糊,那壁厢嘴骨都,都恁般糊涂兀鲁”,似乎视力模糊,装聋作哑,或者撅着嘴不说话,或者如此这般,遮遮掩掩,言语不清。面对军情,他们束手无策,只是“平白地惊怪传呼”!若说他们有办法,那便是“焚烧积聚真良策,紧闭城门是丈夫”。何等无能!何等腐朽! 〔叨叨令〕一曲嘲讽迂腐的书生只会“弄笔头翻故纸”不知时务,还在城乡间胡说八道,无事生非,弄的社会不太平,对国家毫无益处。 〔脱布衫〕一曲讽刺朝廷上下一片忙乱,皆是无能之辈。 〔小梁州〕一曲,“正是那鹤唳风声与草木,兀的不唬杀秦苻!”据《晋书·谢玄传》载,东晋时,秦主苻坚率众号称百万,列阵淝水,谢玄等率精兵八千渡水击之,秦兵大败,“闻风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后用来形容惊慌疑俱或自相惊扰。令狐在今山西临沂西南,春秋时晋国之地,晋曾大败秦师于此。“闻惊”的结果,造成草木皆兵,“相逢都是嗟呼”“又遇着狼虎群,烟尘聚,愁风怨雨,百姓每怎安居?” 〔煞尾〕一曲,作者提出了他的“御边之策”。刘良臣是山西人,自然对这一地区的地理形势、山川陆地非常熟悉。曲中写道:“若说那兴岚一带临边处,本是胡儿出没区。只恐怕城门火殃及池内鱼,更不道虎豹关那忧他黔地驴!”兴岚一带,指今山西兴县、岚县一带,地处山西西北的吕梁山区。“城门火殃及池内鱼”,喻无端受牵连而遭遇灾祸。“虎豹关”,喻关山雄伟坚固。“黔地驴”,指本领有限之人,见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为此,作者提出利用汾水、霍山等大自然的天然屏障与“人和”的有利条件,修筑好东西交通要塞“义棠口”的御边主张:“汾水霍山界大郛,地利天时尽有馀。说起那人和更可虞,比不得寻常弄簿书。只把义棠口东西牢守筑,莫舍却好藩篱卫户宇。”汾水是山西的最大河流,由北向南纵贯山西;霍山位于今山西霍县东,是山西中南部的大山。自然,“汾水”“霍山”就是阻挡胡人南下的最好屏障。“义棠口”则在今山西介休西汾水上,为交通要道。作者最后不无得意地指出:“纵胡马长驱,见了这险阻,也须索寻出路;顾回头,思量他酋主。”面对这雄关险塞、湍急大川,敌人只能悬崖勒马,北归草原部落。 通读全曲,作者述边警,讽无能,刺军政,呈良谋,俨然是西汉贾谊的《治安策》!从写作风格上看,刘良臣散曲或清新明丽,或本色豪放,或豪丽掺用,不拘一格。刘良臣是北方人,其曲南北兼作,而以北曲为主。他在《西郊野唱引》中说:“正德以来,南词盛行,遍及北塞,北曲几泯”“世顾以为胡乐而鄙之”,但他认为北曲“得天地之正气,为中原之正声”,因而他坚守北曲慷慨豪吟之体。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