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田夫祷 尤侗 |
释义 | 田夫祷并序 辛巳秋七月〔1〕,大蝗食苗几尽,田夫持伤禾告。予曰:“曷不杀之?”曰:“神怒,祸且不测。”予曰:“然则祷于神而后加诛焉,可乎?”曰:“可。”遂代作文以献。 吁嗟惟神!听农诉苦:昔自芒种〔2〕,以至小暑〔3〕,两月不雨,赤地黄土。夫叹妇啼,或坐或卧。劳动尊官,奔走措大〔4〕。牛羊犬豕,祈祷皆过〔5〕。荷神之灵,亶降甘霖〔6〕。丁女插秧,丁男入城〔7〕,借钱数百,借米数升。典衣籴谷,贷金买犊。有饭无粥,有酒无肉,易子析骸〔8〕,炊桂食玉〔9〕。轧轧缫车,朝耕暮畬〔10〕,发黄面黑,山歌呕哑,祝苗祝秀,尔我称嘉。何来螟螣,及其蟊贼〔11〕,漫天蔽日,狼吞蚕食,风不能扫,雨不能溺。其母幸死,复生众子。大者食枝,小者食蕊。不是食禾,食我肠肺。近有佃户,掘地纵捕,举家疾病,因违天数〔12〕。巫觋降言〔13〕,杀蝗神怒。 吁嗟惟神!聪明正直,爱民何损?爱蝗何益?蝗饱欲死,神无余沥〔14〕;民饥欲死,神不血食〔15〕。今闻皇帝,不准荒疏〔16〕;县官亦云〔17〕,大熟无虑。秋雨既零〔18〕,将征租赋,豪吏下乡,恶仆登堂。稻不上场,粮欲入仓,一语不可,称扑催偿〔19〕。 苍天苍天!胡为凶年?旱魃不已〔20〕,继以蝗蝻。既空我室,又废我田。神亦有耳,神亦有目,目睹我劳,耳闻我哭。率兽食人〔21〕,贱民贵畜。何不赫怒?爰命田祖〔22〕:如虎逐豕,如猫捕鼠,驱之境外,无害禾黍。一日不驱,请俟三日。三日不驱,四五六七。七日不驱,神其无德。农将击鼓,或埋或剿,螽斯子孙〔23〕,投畀炎火〔24〕。先告后诛,神当许我,安知非福,岂敢畏祸。 吁嗟惟神!庶鉴民情〔25〕。有肴在俎〔26〕,有酒在樽〔27〕。再拜稽首〔28〕,惟民是听! 注释 〔1〕辛巳: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 〔2〕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 〔3〕小暑:二十四节气之一。 〔4〕措大:亦作“醋大”,对穷知识分子的蔑称。 〔5〕牛羊犬豕,祈祷皆过:以牛羊犬豕祭祀,向神灵祷告,祈求免祸得福。 〔6〕亶降甘霖:亶(dǎn),诚然。 〔7〕丁女插秧,丁男入城:成年的男人称丁男;成年的女人称丁女。 〔8〕易子析骸:彼此调换子女充食,析死人骨骸当柴烧。语出《史记·宋微子世家》。 〔9〕炊桂食玉:形容柴米价格昂贵,生活艰难。语出《战国策·楚三》。 〔10〕畬(shē):烧草木灰做肥料。 〔11〕何来螟螣,及其蟊贼:螟、螣(téng)、蟊、贼,指四种吃农作物的害虫。 〔12〕天数:天命。 〔13〕巫觋(xí):以下神弄鬼为职业者,女称巫,男称觋。 〔14〕余沥:酒的余滴,剩的酒底。 〔15〕血食:祭祀神灵用宰杀的牛羊犬豕等。 〔16〕不准荒疏:此方向上呈报灾荒,求减免赋税,朝廷不批准。 〔17〕县官:泛称官府。 〔18〕既零:雨已降落。 〔19〕称扑催偿:豪吏恶仆以拷打威胁催交租赋。 〔20〕旱魃:造成旱灾的鬼怪。 〔21〕率兽食人:驱使野兽吃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22〕田祖:中国古代祭祀的农神。 〔23〕螽(zhōng)斯:蝗虫之类的昆虫。 〔24〕投畀(bì):投之于。畀,给予。 〔25〕庶鉴:希望鉴察体谅。庶,希冀之词。 〔26〕有肴在俎:肴(yáo),煮熟的荤菜。俎(zǔ),古代祭祀盛祭品的器具。 〔27〕樽(zūn):古代盛酒器。 〔28〕稽首:跪拜礼,叩头到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礼。见《周礼·春官·大祝》。 鉴赏 尤侗(1618—1704),字同人,改展成,号悔庵、艮斋、西堂老人等。江苏长洲(今属吴县)人。明诸生。由明入清。清顺治年间以拔贡授永平府推官,因擅打旗丁罢职。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授官翰林检讨,参与编《明史》,三年后辞归。有文集《西堂杂俎》及诗词集。又作传奇《钧天乐》及杂剧《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卫》《清平调》等,为清初著名戏剧家,入《清史列传·文苑传》。尤侗的《西堂杂俎》写于早年,多记明事,清朝乾隆年间曾列为禁书。《田夫祷》收于《西堂杂俎》一集卷七。 《田夫祷》为尤侗青年时期作品。时江南大旱后复遭蝗害,农民苦不堪言。文题“田夫祷”,即代农民向神祈祷。写向神祈祷,或谓带有迷信色彩,然主题是祷神诛蝗,宣扬人力胜天。这就使作品具有进步意义。全文即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祷文开头向神诉苦,写旱灾蝗害相继给农民造成的苦难。接着向神提出,爱蝗祸民对神有害无益。忽笔锋一转,写官府催科、地主逼租。这里将自然灾害与官府、地主的残酷剥削联系起来,就更深一层地揭示了农民的苦难。进而呼吁苍天,质问神灵何故制造灾荒?指出不恤农民苦难,放纵蝗蝻吞食禾苗,就是“率兽食人,贱民贵畜”。最后再呼吁神灵鉴察民情,“惟民是听”。即要求神服从民的意志,杀蝗保禾。进一步强调人力可以胜天。从客观上看,此文揭示了明末农民起义的深刻原因。灾荒及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使农民活不下去了,所以起来造反。这是作品的认识价值。 从艺术上看,祷文以整齐的四言句式,变换押韵,节奏明快,读之朗朗上口。文词浅近自然,不用冷僻的典故。祷神的语气由缓和而强烈,文意表达便随之逐层深入。对神的祈祷,先是诉苦,进而质问,再则指责,最后要神服从人的意志。对神可谓大不恭敬。因此,虽名为祷神,实则讨神。而将向神祈祷写成讨神的檄文,也就是这篇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