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相思令 张先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相思令

张先

蘋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这是一首送别词。送别虽是宋词中习见的题材,但这首词却能显出它的别致。

上片描写送别情境。起笔两韵,是景语,写送行途中所见景象。“蘋满溪,柳绕堤”。青蘋满溪,其含意无异于芳草萋萋满别情。垂柳绕堤,则暗示沿曲曲溪柳送行之远。溪柳弯又弯,则相送一程又一程可知。相送一程又一程,则行人送者恋恋不舍之情又可知。此二韵熔情入景,寓事于景,意蕴包孕很丰富,语言却极简练,只六个字。次韵“相送行人溪水西”,点明送行之事,也点明全词为送者口吻。千里送行,终有一别。溪水西,即送者不得不止、行人终于别去之处。送者无限凄惘,见于言外。水西一别,行人已经渐行渐远,则送者不得不返。歇拍即写送者归来所见景象:“回时陇月低。”陇月即山月。当山月低垂,则天将拂晓。原来,送行之时是在拂晓之前。古人远行,多启程于黎明之前甚至夜半时分。此句也是字字须加细玩。回时二字,写送者沿送行原路折回。方才顺此路送行,即使将别,犹是未别。此时逆此路返回,却是孤身一人矣。唯有低垂之陇月,照见形单影只而已。“陇月低”三字,更不可放过。古人熔情入景,往往妙在景物之特征与情感之特征相似。这,用《文镜秘府论》的话来讲,就是“人心至感,必有应说,物色万象,爽然如有盛会”。用西方审美心理学的话来讲,就是异质同构。此句陇月之低垂,与送者心情之低沉,特征完全相同。所以,低垂的陇月,正象征着低沉的心情。

下片描写别后情境。“烟霏霏,风凄凄”。过片两韵,又是纯然景语。拂晓之后,山水原野,烟霭霏霏笼罩,寒风凄凄交加。送者的心灵,同样笼罩在凄迷怅惘之中。所以,这景语又正象喻着心情。这两句不但有景象吻合心情之妙,而且有声情吻合词情之妙。两句共六字,六字皆阴平声,构成凄调,读上来愈增其凄楚。次韵“重倚朱门听马嘶”,送者已回到家门,可是仍不能平静。相反,家门反而触动了伤心怀抱。送者转过身来,背靠朱门,面向远方,重新举目眺望行人所去的方向。可是,哪能还望得见呢?只听得路上过往的马嘶声罢了。马嘶声声,声声都紧揪着送者的心。这是不言而喻的。结句“寒鸥相对飞”,别有理趣,将凄迷的词情推到极致。此时,天地间,唯有那霏霏晓烟中飞来飞去的寒鸥,与孤独的送者相对而已。寒鸥何能解人意?又何能通人语?人与鸥之相对,只是一片静默而已。这静默之中,包含着无限的悲哀。

词中行人是谁?送者又是谁?二人之关系又如何?朋友乎?情人乎?词中皆隐而未示。这种一反常规的做法,可能使读者困惑不解,但是,仔细体会“重倚朱门听马嘶”一句,不难发现,送者为女性,行人为男性。温庭筠《河传》词云“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正可与此词参看。词中主人公送行归家,闻路上马嘶声,犹倚门倾耳而听。一“听”字,其心动神驰之状已如见;再着一“重”字,一听再听,其念兹在兹之情亦可想。若非别时行人驰马而去,则何以此时门前路上马嘶声能令其如此入耳动心?骑马去者必为男子,则“倚朱门”者自是女性。作者对此偏不于明处交代,而从“听马嘶”一幕曲折透出,又正是这首词运笔的别致处。

此词的艺术特色有两点。首先是意境的凄迷朦胧。词以景语结体,熔情入景。其所取之景,无不具凄迷之色调,如萋萋满溪之蘋,曲曲绕溪之柳,低垂欲沉之陇月,霏霏烟霭,凄凄晓风,还有寂寂的寒鸥。这些景象交织成为凄迷的境界,有机地表现了送者凄迷的心情。而行人送者身份性别的隐约其辞,得暗示而后知,更增添了意境的朦胧感。其次,此词的另一特色是词调声情与词情妙合无间。从韵脚说,用平声微、齐韵部,其音低抑,如诉如泣。从韵位说,此词共八句,句句押韵,韵脚既极密,声情便紧促。从字声说,则词中关键所在的过片二句,全用阴平声,尤见低抑。低抑的韵脚、字声与急密的韵位构为一部声情悱恻的凄调,遂与词情表里一致,相得益彰。刘勰《文心雕龙·声律》云:“声有飞沉。”此词声情,已得沉抑之极致。从此词的用调、择韵、取象、造境之配合细致来看,词人确实用了苦心。此词之别致优雅异于一般送别之作,并非偶然。

(邓小军)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3: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