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谢枋得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沁园春

谢枋得

寒食郓州道中

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见飞花。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炼熟丹砂。把紫府清都作一家。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浮生蝉蜕,岂恋黄沙?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耶。又何必,待过家上冢,昼锦荣华!

宋亡之后,谢枋得隐居闽中,元朝廷累征不起。至元二十六年(1289),福建参知政事魏天祐,为取媚于朝廷,强执谢枋得北上。寒食节,过郓州(今山东郓城);四月,枋得至燕京,绝食而卒,年六十四。这首词题为《寒食郓州道中》,即枋得过郓州时所作。

词的上片,由寒食节起调,表达对祖茔冢柏的怀念之情。起三句,是说十五年来,每逢寒食,“皆在天涯”,而不能祭扫祖茔,即不能尽孝。这三句,是作者的回忆。枋得于宋德祐元年(1275)出任江西招谕使,知信州(今江西上饶)。不久,信州为元军攻陷,枋得变姓名入建宁唐石山中,后又隐居闽中,一直未回故乡江西弋阳。至此,已十五年。这里字面是说寒食节,实际上也暗含了对国破家亡的回忆。用“皆在天涯”写沦落漂泊,无家可依,四字包含了无数血泪。“雨濡”四句,承起句写十五年漂泊之中每逢寒食的思想感情,分两层意思:前二句是说在“雨濡露润”的天气里,思念着“宰柏”。“宰柏”,坟墓上的柏树,或称“宰树”“宰木”。寒食节是祭扫祖茔之时,又往往是零雨其濛,故云“雨濡露润”,这种情况最容易引起异乡漂泊者的“宰柏”之思。后两句说在“风柔日媚”的天气里,却又“羞见飞花”。“飞花”(语本于韩翃《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是热闹的景象,而无家可依之人,则不忍见,也“羞见”——国破家亡,自己无力挽救,而只能埋名深山,岂不羞对“飞花”!这两层意思总起来是说在任何情况之下,都是思国念家,痛苦不堪的。这四句用一个“叹”字领起,把两层意思总摄起来,笼在“叹”字之下,感情的表达是哀婉而深沉的。“麦饭”三句,仍从寒食祭扫着笔。“麦饭”“纸钱”“只鸡”“斗酒”,皆是祭品,祭扫完毕,那些等候在树巅的乌鸦喜鹊便飞来各取所需。这里,作者则说自己不能用“麦饭”等物祭扫祖茔,林间的喜鹊乌鸦也空等了!“几”,屡次,与“十五年”相应。这三句写得仍然很沉痛。对祖茔的怀念,同时也是对故国的怀念,更是对自我不幸遭遇的慨叹。“天笑道”三句,为上述情况寻找原因。“我”是指“天”; “他”则是指蒙元贵族。字面上看,好像是旷达,实际上是悲愤语,且是故作反语,“不由乎我(天)”,正是“由我(天)”, “不由他”正是“由他”,作者既怨天又尤人。这里之所以用反语,倒不一定在于当时作者身在蒙元贵族统治之下,枋得是个性格刚烈,“如惊鹤摩霄,不可笼絷”(《宋史》本传)的人,是无所畏惧的。反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格,用于嘲弄讽刺,可使对方哭笑不得。

上片虽沉痛悲愤,但其基调却不免低沉。下片则一变而为至大至刚,充满了视死如归的精神。“鼎中”二句,“鼎”,这里指丹炉,道家在丹炉内炼丹,丹成可以飞升;“紫府”,道家称仙人所居之地,语出《抱朴子·祛惑》; “清都”出于《列子·周穆王》,指天帝所居的宫阙。这两句是说自己对于此身的去处早有深思熟虑,成竹在胸,如同鼎中丹砂炼熟,随时可以升天,以紫府清都为家了。枋得这次北上,早已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故有如此言语。“前人”四句,就此意作进一步发挥。四句用一“想”字领起,滔滔而下,表明是作者的心理活动,意思是说神仙或得道之士每骑鹤上天,游于绛阙(“绛阙”亦指神仙宫阙。苏轼《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其乐无穷;而浮世之身,当如“蝉蜕蛇解,游于太清”(《淮南子·精神训》),岂能留恋于尘埃浊世(“黄沙”)。其不欲恋身求生,屈节苟活,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以下就“寒食”本题,再表白自己的志节。“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耶。”似就元至元十五年元僧杨琏真伽发掘宋六陵盗取珍宝后,宋义士唐珏、林景熙等收诸帝后遗骨瘗埋,并移宋故宫冬青树植于冢上之事抒发。“耶”字不作问意解。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四引其父王念孙说:“邪(同耶),犹‘也’也。”举例有《庄子·天运》:“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谓“邪亦‘也’耳”。词句“男子正当如是”,是肯定语气,故以“耶”即“也”足成七字句,并以叶韵,赞羡唐珏他们的爱国正义行动,表示自己作为好男儿正当效法他们的精神,忠于宋室。另一方面,“又何必,待过家上冢,昼锦荣华”,则就此次被迫北上强令降元做官而言。“昼锦”,项羽有“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汉书》作“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史记·项羽本纪》)的话,后用指富贵还乡。“过家上冢”,即还旧居,祭祖坟,也是足以夸耀邻里的事。作者概以“又何必”一语抹煞之。“待”是将来可以实现之意,即今已断言其无此可能,何必多此一举,言辞杀辣,不留余地。“上冢”一语,也是就寒食祭扫事生出,与“守坟”“修墓”,同回应上片所说情事,紧扣题意,用笔不懈。

这首词先从寒食祭扫入笔,抒写作者对故乡宰柏的思念之情,然后再一反乡土之思,抒写其为国效死的凌云壮志,真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全词慷慨悲歌,既催人泪下,又壮人胸怀。其用笔精彩之处,在于心理刻画。可以说全词都是在写作者的心理活动,层层转折,都是由“想”而出,一想再想,而思想境界亦步步升华,末三句是其思想的高峰,发聋振聩,声裂竹帛;且又多以诘问句出之,一诘再诘,逼人深思,不容回避,鼓舞力、感染力亦随之而出。像具有这样的思想高度而又不乏艺术魅力的词,在遗民词中是不多见的。

(邱鸣皋)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