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补之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洞仙歌

晁补之

泗州中秋作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此词徽宗大观四年(1110)中秋作于泗州(宋时属淮南东路),时词人任泗州知州,此为其绝笔之作。

此词通篇都写赏月。开头即写作者仰望皓月东升情景。“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这两句同李白《把酒问月》“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意境相近,“青烟”指遮蔽月光的云气。“幂”是覆盖之意。夜空像茫茫碧海,无边无际;一轮明月穿过云层,像一面金镜飞上碧空,金色的光辉照亮了天上人间。“飞”字写乍见月之突然升起,使人感到似是何处飞来,充满惊异欣喜之情。月色这样美,怎能把它辜负?作者不由得在庭中徘徊流连,尽情赏玩,不管凉露沾衣。中秋正是桂子飘香时刻,月光把桂树的影子映照在台阶上,空气中飘散着阵阵清香;夜露已降,凉意侵人,寒蝉发出零乱的叫声。“桂影”语意双关,既实指庭中桂树之影,也暗指月光,因为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寒螀”即寒蝉,为蝉之一种,入秋始鸣,《风土记》云:“七月……寒螀鸣于夕。”只有在寂静中才能感觉到螀声的零乱,而夜越寂静月色就越发显得皎洁。永夜、闲阶、桂影、凉露、寒螀,都是在极写月夜的静寂清冷。这三句既是写所见所闻的景物,也在暗写月色的美好和作者对它的珍惜眷恋;而环境的静寂清冷,又烘托出作者的孤寂心情。

在自然景物中,月是最能触动人的情怀的。望月思乡,望月怀人,望月感怀,几乎成了诗词中的永恒主题。此词下面两句,就是写因望月而生的身世感慨。“神京”,指北宋京城汴梁。蓝桥,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唐裴铏《传奇·裴航》云:书生裴航在鄂渚遇仙人樊夫人,夫人赠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道家称天帝所居的最高仙府)。”后裴航经过蓝桥驿,口渴求浆,得遇仙人云英,寻得玉杵臼捣药百日,与之结为夫妇,一同仙去。裴航捣药时昼作夜息,夜里见有玉兔持玉杵臼相助夜捣,“雪光辉室,可鉴毫芒”,此与古代流传的月中有玉兔捣药的传说相合,故词中引用,以蓝桥神仙窟代指蟾宫月窟。两句意思是说,京城邈远难至,倒是这一轮明月,与人为伴,对人更加亲近,怎能不尽情地赏玩呢!作者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曾三次任京官,后面两次都是因牵连党争而去职,被贬外郡;作此词前不久虽得脱出党籍,起任泗州知州,但朝中已无知音者。“神京远”的“远”,主要是从政治的含义说的。这就是上面几句在赞美眷恋中透着几分凄清的原因。这时作者已五十八岁,前次去官回家,就已修葺归来园隐居,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此词对仕途坎坷,也仅微露怅恨而已,全词的主调,仍然是旷达豪放的。两句明白点出孤寂心情,意脉紧接上文,而场景则由环境景物转到望月抒怀,宕开一笔以结上片,笔致富有变化。

上片写室外赏月,下片转写室内宴饮赏月,场面又变,文意却紧密相连(都是赏月),正符合过片讲究似断实连的要求。“水晶帘不下”反用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云母屏开”化用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卷帘、开屏,都是为使月光遍满,为下文“付与金尊”预作地步,表现了对明月的极端爱悦。“佳人”指席间的女性。“淡脂粉”的“淡”字也与月光极协调。水晶做成的帘子高高卷起,云母屏风已经打开,明月的冷光照入室内,宛如浸润着佳人的淡淡脂粉。筵上的人频频举杯,饮酒赏月,似乎要把明月的清辉全部纳入金尊之中,待天晓时同着流霞,一道饮尽。这里把月下筵面的高雅素美,赏月兴致的无比浓厚,都写到极致。月光本来无形,作者却赋予它形体,要把它“付与金尊”,思致奇美。“流霞”本为神话中的仙酒名,汉王充《论衡·道虚》载,项曼都离家求仙,被仙人带至月边,饥渴时则饮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词中语意双关,既指酒,也指朝霞。天晓时分,月尚未落,朝霞已生;将二者同时倾尽,其实就是说赏月饮酒,打算直到月落霞消方罢。这个比喻极新颖别致,富有诗意。

末尾又把笔宕开,由室内转到室外。夜更深,月更明。虽然夜深露冷,作者赏月的兴致不但没有衰减,反而更加豪壮。这时他想起《世说新语·容止》记载的一个故事:晋庾亮在武昌,尝秋夜与诸佐吏殷浩之徒在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胡床”又称“交椅”、“绳床”。)作者觉得在庭中赏月不能尽兴,所以要像庾亮那样登上南楼,去观赏那月光下如白玉做成的人间世界,去领略那无边无际素白澄澈的清秋气象。古代五行说以秋配金,其色白,故称秋天为素秋。用“玉做人间”比喻月光普照大地,可谓奇想自天外飞来。它既写月色,也暗含希望人间消除黑暗和污浊,像如玉的明月一般美好之意。两句包举八荒,丽而且壮,使通篇为之增色。

清刘熙载称“无咎(补之之字)词,堂庑颇大”(《艺概》卷四);近人张尔田谓“学东坡者,必自无咎始”(《忍寒词序》)。此词从天上到人间,又从人间到天上,最后“玉做人间”,更是天上人间浑然为一,境界阔大,想象丰富,词气雄放,同苏轼词确有不少相同之点。词从月起,以月结,宋代胡仔称它“如常山之蛇,善救首尾”(《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篇中或明写,或暗写,将月之色、光、形、神,人对月之怜爱迷恋,写得极为生动入微。清人黄蓼园评论此词说:“前段从无月看到有月,后段从有月看到月满,层次井井,而词致奇杰。各段俱有新警语,自觉冰魂玉魄,气象万千,兴乃不浅。”(《蓼园词选》)分析颇为精当。

(王思宇)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