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洞仙歌 赵鼎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洞仙歌

赵鼎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把盏无人共心赏。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奈此九回肠,万斛清愁,人何处、邈如天样。纵陇水秦云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

作为南渡名臣,赵鼎在朝中与秦桧进行过激烈的较量,由于高宗赵构偏袒秦桧,致使赵鼎被罢谪岭南。但是他的兴复之志从未泯灭,秦桧的一切加害从未使他屈服。当他为使全家不遭秦桧的毒手,而决定绝食自杀时,还在预制的铭旌(柩前灵幡)上写道:“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其报国之雄心苍天可鉴。这首词即作于岭南贬所。河山之恋,故土之思,溢于言表;然而孤寂、凄楚和愤慨之情也难以掩抑。

全词写了作者在一个秋夜的全部行动和情思。上片集中写了三个生活细节——独酌、悲吟、孤卧。起三句写月下独酌:新雨初过,山月朗照,新酒飘着香气,杯中浮着月影,那正是敞怀痛饮的时刻,可一拿起酒杯,就想起当此良辰美景竟无人共赏,只是一人独饮,实在败味得很。这自然要引起对自己被贬谪、被软禁的愤慨,于是有月下悲吟一举。“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是说受此屈辱,无处申诉,只好独自长歌悲吟以减轻胸中的郁闷了。由于这悲吟有深度,有力度,是内心深处的颤抖与呐喊,不觉连花白的胡须都拈断了数根。“还就寝”二句写孤衾独卧,意思是说独酌无味,悲吟伤情,还不如回房就寝,可是由于秋凉天气,孤衾独卧,又久久不能入睡,心绪茫然。以上三个连续性的细节,共同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日子的难以打发。

下片集中写独卧孤衾中的所闻和所感,向更深的心理层次开掘。“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而且是整片意脉的枢纽。窗外竹整夜被西风吹得飒飒作响,撩人愁思,于是有下面“奈此九回肠”的披露;然从“可怜”、“不怕”、“弄”等用语看来,又暗暗地赞颂了竹抗风斗寒的品质,于是有结处梦寻故土的决心。“九回肠”,出于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言愁怨极多。此处亦言心中装着万斛苦恨,致使愁肠百结,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自己梦寐所求的人远在天那边,同时也是诉说自己被远抛闲置在遥远的天这边。前面总冠以一个“奈”字,言面对这些打击与迫害无可奈何,明显地流露出一种苦闷与不平。“人何处”的“人”,联系上下文看,当不止是说家中的亲人、朝中的故旧,主要的还是指九重之上的高宗皇帝。封建时代的臣子,一旦得罪远谪,总是寄希望于皇帝能够回心转意把他召回。赵鼎尝两度执政,高宗曾对他言听计从,称为“真宰相”。他的治国理念专以固本为先,认为根本固而后敌可图,仇可复。虽被远贬而此志不衰,因此翘首企望回朝续展长才。“解铃还是系铃人”,寄希望于皇帝自在情理之中。故词的结处又从悲怆的叹息,一转而为热烈而执著的追求:“纵陇水秦云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陇水,即陇头之水;秦云,即秦岭之云。进出长安(代指京都)必须通过这些障碍物,这里用以指秦桧一类朝中权奸。数句言纵然有奸邪当道阻挡我回到朝廷,总不能不许我闲时到梦中去寻求归路。这里正如他从潮州移吉阳军(今海南三亚)时给高宗的谢表中所言:“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此词不以剪裁工巧取胜,而以描写深刻细腻见长。它基本上采用了赋的写法,叙述与描写的成分很重。首先是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闻风吹竹,愁肠难伸,梦寻旧乡,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其次是描写颇有层次,上片全属行动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画和渲染。如以月色、杯影反衬无人共赏,以拈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度与力度,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以“邈如天样”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云”暗指秦桧一类政敌,等等。正因为有这些精细的描绘,才避免了一般作品容易犯的平铺直叙、板重厚拙的毛病。

(谢楚发)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