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水龙吟 朱敦儒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水龙吟

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 ① 伊、嵩旧隐:指词人以往在家乡洛阳的隐居生活。伊、嵩,伊阙与嵩山,洛阳附近的名山。 ② 巢、由故友:指词人的隐居朋友。巢、由,巢父和许由,唐尧时著名的隐士。 ③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这三句说诸葛亮。白羽,指白羽扇。“尘昏白羽”是说出师不利。④ 孙郎:指三国时孙吴的末帝孙晧。

这首词,由“念伊、嵩旧隐”等句推测,似作于金兵南下、朱敦儒初离洛阳由水路南行之时。全词境界开阔,感慨深长,字里行间回荡着词人的一腔忠愤之气,在以闲适为主调的三卷《樵歌》中别具一格。

上片写船上所见,进而抒发身世感慨。放船千里,凌波踏浪,并不是为了登山临水,放浪形骸。“放船”本身,意味着词人心向往之的闲适生活的被迫结束,心情之沉重不难想见,因而即便是妩媚的江南青山也难以使他心驰神往,而只是稍稍流眄顾盼而已。“云屯”三句进一步写天上与江中的情景。“水府”,古代星名,主水之官。所谓“云屯水府”,是说云层聚集在水府星附近,是天将下雨的征兆。再看滔滔江水,如随水神奔走,与众水一起东注入海。天空高远,却云垂垂而欲雨;江面空阔,而波翻浪涌,逝者如斯。词人的心旌不禁为之摇曳,不觉生出了一种郁闷之情与茫然之感,上片抒写的重点也就随着转到了对自己身世的感念上。现实的动乱打破了词人“自乐闲旷”(《宋史·文苑传》)的好梦,回首往事,自不免有南柯梦短的伤感。但他主要的感受却在于叹惋时光的流逝,有烈士暮年之悲。在“壮心偏感,年华将暮”的感情深处,暗藏着“胡未灭,鬓先秋”(陆游《诉衷情》)的深沉悲怆。正是这一感情的暗线使感念个人身世的上片与念时伤乱的下片一气流转,浑融无间。

换头以“回首”领起,这已不再是站在个人立场上回望逝去的岁月,而是站在民族立场的高处北望硝烟弥漫的中原,正面发出了对于救国英雄的呼唤。在“问人间、英雄何处”的疑问中,既有着对于英雄的渴求,也有着对于造成英雄失志时代的诘问,意味十分深远。以下引用三国故事,说诸葛亮奇谋报国,仍不免赍志以没,隐喻自己虽有长才也难有机会施展。他曾在另一首词中明白说出过这一层意思:“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苏幕遮》)又说到东吴败亡的历史教训。吴主孙晧凭借长江天险,且有“铁锁横江”,但还是未能挡住西晋王濬冲浪而来的战舰,落了个“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的可悲下场。这里可以隐约看出词人对南宋小朝廷的担忧。写诸葛亮,写孙晧,是以历史为镜子,从对面映照现实,这就使词人的忧愤更具有历史的纵深感。结尾写自己“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正是融合了家国不幸之后悲痛难已的表现。“愁敲挂棹”三句,是说敲击船桨打拍子,唱着悲凄的《梁父吟》,泪水滂沱。这几句以“但”字拍转,以“愁”、“悲”等字点染,以“泪流如雨”的画面作结,极见词人悲愤之深广与无力回天的无奈。这是朱敦儒的悲哀,由此更可想见这是一个令人悲哀的无所作为的时代。

这首词以纪行为线索,从江上风光写到远行的感怀,由个人悲欢写到国家命运,篇末以“愁敲桂棹”回映篇首的“放船千里”。中间部分,抒情、议论并用,抒情率直,议论纵横,视野又极开阔,“千里”、“九江”尽收笔底,往古来今俱在望中,感情极痛快却极沉着,不避用典而仍明白如话。朱敦儒词的艺术成就于此可见,其风格豪放的一面也可于此中窥见一斑。

(陈志明 林从龙)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