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吴文英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三姝媚

吴文英

过都城旧居有感

湖山经醉惯。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谁浣?紫曲门荒,沿败井、风摇青蔓。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 春梦人间须断。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舞歇歌沉,花未减、红颜先变。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

吴文英一生曾几度寓居都城临安,有爱姬,情好绸缪,不幸别后去世。这首词便是重访杭州旧居时悼念亡姬之作,情辞哀艳,体现出梦窗词的抒情艺术特色。

开头,词人面对湖光山色,不禁回忆起往昔和爱姬一起醉饮湖上的欢娱生活。“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是说至今残存在春衫上的斑斑泪痕和酒渍,正是当年悲欢离合种种情事的形象记录。晏幾道有词云:“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蝶恋花》)梦窗由此脱胎,而词意更为丰富含蓄,明写过去的欢娱,暗示今日的悲凉。

“又客长安”,回到眼前。长安,借指临安。下以一“叹”字转入伤逝悼亡的主题。“断襟”二句一面形容自己凄苦飘零、风尘仆仆的情状,一面表达失去爱姬的伤痛怀抱。涴尘,衣物为尘土所污。“涴尘谁浣”用反问的语气,婉转流露昔日与爱姬相处时感情的诚笃朴厚,意谓:以往每到临安,必有爱姬为之洗尘浣衣,温存体贴无比;今番旧地重游,已是人亡室空,再也见不到殷勤慰问之人了。这两句和贺铸悼亡词“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半死桐》)比较,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旧欢既不可复,尚有旧居可寻。“紫曲”以下便叙写重访旧居的经过和感触,是全词的重点部分。

紫曲,旧指妓女所居的坊曲,原是过客川流不息的场所,眼下门庭冷落,满目荒凉。院子里,只有败井一口,青青蔓草,爬满井台,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周围,死一般的静寂,唯有呢喃对语的双燕,依然栖宿在东邻旧梁之上(似乎在诉说着人间的不幸)。这里,接连五句写景,其中风摇青蔓和双燕对语采用以动衬静的描写手法,艺术效果很好。谢堂双燕,语出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处除表示人事沧桑外,又借成双成对的燕子,反衬人物的孤独失伴。

下片由谢堂双燕引出对往日欢爱生活的追忆。欢爱的生活,如同春梦:甜蜜、温柔,可又飘忽、短暂。白居易词云:“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花非花》)即以春梦作比,歌咏迷离飘忽的爱情生活。梦窗这里先直说:“春梦人间须断。”须,应、必。按自然发展的规律看,再美满的姻缘、再幸福的爱情都有终止的一天。然后,追进一层说:“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令人奇怪的只是:自己和爱姬之间的缘分竟如此短暂!能短,这么短、如此短暂。能,意同“恁”。逝梦虽短而令人留恋,下文再紧扣“梦”字回忆铺叙,展衍开去。忆当年,绣屋藏娇人,纤指按秦筝。最喜欢的是,我们紧挨着花枝,深夜设宴,醉入花丛。如今,风流云散,“舞歇歌沉”,红花虽然娇艳,而似花的人面却已早早凋残,更哪儿去寻觅她那婀娜舞姿、宛转歌喉!这一段回忆,选择了海棠夜宴的优美场景,采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以花衬人,集中抒发词人对似花美眷的怀恋和悼惜,悲恸之情达到高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最后两句回到现实,以景结情,写词人不知何时已移步伫立桥头,带着满襟泪痕、满眶泪花,在夕阳的余辉中,告别了旧居。

吴文英是继周邦彦之后,又一抒写艳情的能手。他善于援引心田的溪流,回环往复地咏唱爱之歌、愁之曲;又善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助实景、虚景,抒写真情实感。词中湖上、荒庭、败井、梁燕均能引出旧情,春衫、啼痕、秦筝、海棠皆可寄托哀思。遣词造句,尤重彩色,如紫曲、青蔓、绣屋、红颜,斑斓陆离,令人目眩。通篇布局细密连贯,前以湖山开头,后以河桥收束;前云“啼痕”,后曰“泪满”,端如贯珠,累累不绝,极才人之能事。

(蒋哲伦)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