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霍山赋 皮日休 |
释义 | 霍山赋并序 臣日休以文为命士〔1〕,所至州县山川,未尝不求其风谣,以颂其文,幸上发 太始之气〔20〕,有清有浊。结浊为山,峻清为岳。其山厥臣〔21〕,其岳惟君。惟南之镇,曰霍为尊〔22〕。 岳之大,与地角壮,与天勍势〔23〕。荆豫华嵩,青沂兖岱〔24〕,如垤而秀〔25〕,如块而锐〔26〕。岳之高,千仞万仞,苍苍茫茫,日月相避其光。望之数百里外,为天栋梁。岳之尊,端然御极〔27〕,耸然正位。静然而听,凝然而视,其体当中,如君之毅〔28〕。其属者如骈其拇,如枝其指〔29〕,若卑其仪,若肃其位。岳之气,其秀如春,其清若秋。其翠如云,云不能丽;其色如烟,烟不能鲜。若雨收气爽,丹青满天。岳之灵,其神不朕〔30〕,其报如响〔31〕。若雨用淫,岳能霁之;若岁用旱,岳能泽之。岳之德,生之育之,煦之和之〔32〕。开花染卉,萋萋迷迷,藻绘数百里〔33〕。岳之形,有云骛骛〔34〕,其勃如怒;有泉烈烈〔35〕,其来如决。叱丰隆〔36〕,奔列缺〔37〕,轰然霹雳,天地俱裂。岳之异状,其势如危,或不可支,若不可维〔38〕。或仰而呀〔39〕,有如吮空〔40〕;或俯而拔,有如攫地〔41〕。其晓而东,有如冠日;其暮而西,有如孕月。有水而脉,有石而骨,有洞而腹,有 因神狂不能自主,殆而寐,梦一人绛衣朱冕,怪貌魁形,曰:“余,祝融之相也〔46〕。霍山,余君之故治也。尔赋之,诚形矣胜矣,怪矣典矣,然义有弗备,帝俾余莅〔47〕。夫古有五岳,霍居其一。所以五岳相迩者〔48〕,唐虞之帝五载一巡狩〔49〕,一载而遍。上以觐侯〔50〕,下以存民。侯有治者陟〔51〕,不治者黜;民有冤者平,穷者济。洎唐、虞以降〔52〕,皆燔柴于霍〔53〕,我帝用飨其礼〔54〕。至周旦〔55〕,策而命我〔56〕,与诸岳星列中国。自汉以后,乃易我号,而归于衡,故视融迁都,命余守霍。今圣天子,越唐迈虞,而废巡罢狩,余之封内,有可陟可黜者,是圣天子无由知之。尔能以文请于职事之达者〔57〕,易衡之号以归于我,请天子复唐虞陟黜之义,故尔之将赋,余阏尔怀而不尔文。帝曰:‘有衡既远,有巡必劳,惟霍之迩,斯号可复。赋者能言,胡不俾传?帝俾余命尔,锡尔文〔58〕,尔无忘也。’臣曰:‘请惟神贶。〔59〕’”既觉而书。呜呼异哉! 注释 〔1〕命士:善士,即善才、能手。 〔2〕 〔3〕六年:咸通六年(865)。 〔4〕寿:寿州(今安徽寿县)。骈邑:并列、相连的县邑。霍山:据《尔雅·释山》,古代五岳所指,有两种记载,其一谓南岳为霍山,即天柱山,在今安徽省霍山县之西南。 〔5〕故岳:古时为五岳之一。 〔6〕赘(zhuì):连缀。趾:山基,山根。 〔7〕一舍:三十里。 〔8〕戆:愚直。 〔9〕亸:同“ 〔10〕瞀(mào):紊乱,眩晕。 〔11〕狂:专注,痴心专注之谓。 〔12〕怯然:畏缩不前。 〔13〕躁然械囚:囚徒带上械具那种焦躁不适。 〔14〕棼(fén):紊乱。 〔15〕疹(chèn):病。 〔16〕耄(mào):老。 〔17〕阏(è):阻塞。 〔18〕其辰既浃:辰,时辰。浃(jiá):周匝。浃辰,古代以干支纪日,指自子至亥的一周十二日。 〔19〕渝:变易,(大)改变。 〔20〕太始:古谓(天地万物之)形之始。 〔21〕其山厥臣:谓山乃是臣。 〔22〕尊:地位最高上者。 〔23〕勍(qíng):强,有力。 〔24〕荆豫华嵩,青沂兖岱:指西岳华山、中岳嵩山与东岳泰山所在地区。 〔25〕垤(dié):蚁封,小土堆。 〔26〕块:土块。 〔27〕御极:天子即位。 〔28〕毅:坚强。 〔29〕骈其拇,枝其指:“骈拇枝指”语出《庄子·骈拇》。后多比喻多余无用之物。 〔30〕不朕:无朕兆,无迹象。 〔31〕报:酬答。响:回声。 〔32〕煦(xù):温暖。 〔33〕藻绘:有色彩,富有文采。 〔34〕骛(wù):奔驰。 〔35〕烈烈:迅猛之貌,猛烈。 〔36〕丰隆:神名,又名雷师,雷公。 〔37〕列缺:天上裂缝处,天门。后也指闪电。 〔38〕维:连接。 〔39〕呀(xiā):张口。 〔40〕吮:用口吸。 〔41〕攫:抓取。 〔42〕 〔43〕经:正常。 〔44〕诡:怪异。 〔45〕繄(yī):犹“惟”、“是”。 〔46〕祝融:火神。 〔47〕俾:使。莅:到。 〔48〕迩:近。 〔49〕巡狩:巡守。 〔50〕觐(jìn):会见。 〔51〕陟(zhì):升、登。 〔52〕洎……以降:自……以后。 〔53〕燔(fán):焚烧。 〔54〕飨(xiǎng):通“享”,享用。 〔55〕周旦:周公。 〔56〕策:以简策书写王命,任命官员。 〔57〕职事:职管。 〔58〕锡:通“赐”。 〔59〕贶(kuàng):赐予。 鉴赏 皮日休于懿宗七年(866)自编文集《皮子文薮》中共收新体文赋四篇,各有长短不一的序,全写作于未及第之前。除《桃花赋》外,其余三篇(《忧赋》、《河桥赋》和本篇《霍山赋》),据赋序可知,都是作者漫游历程中多所见闻,针对社会现实的弊端有感而发的精心之作。 他在《太湖诗序》中曾记录了离开家乡鹿门山出游的行踪:“南浮至二别,涉洞庭,回观敷浅源,登庐阜,济九江,由天柱抵霍岳,又自箕颍转樊邓,陟商颜,入蓝关。凡自江汉至于京。干者十数侯,绕者二万里。”(《全唐诗》皮日休诗卷三)《霍山赋》便是在“绕者二万里”过程中写出的重要作品。作者自认为它决“非空言”,简明扼要地讲过它的主旨在于“念下情不达”(见《文薮序》),看似花了不少笔墨铺叙自然之景,其实重在反映世政人事。这也等于在提示我们,读《霍山赋》时,不妨与《太湖诗序》中“道之不行者,有困辱危殆;忘之可适者,有山水游玩。则休戚不孤矣”这段自白并读,当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那种“古圣人所谓独行之性”。 赋序开端就讲自己既然“以文为命士”,行踪所到之处,必定孜孜不倦地采风问俗,这正充分体现出希望下下上上“休戚不孤”的良好意愿。不过,得以进行并完成这项采风问俗的功业,仍当首先归功于“上”(最高统治者)。如果联系到皮日休是在应进士举不第,而南行寓寿州的经历来看他“幸上发 霍山就在寿州近旁。上古时,它最早被尊为南岳。作者初到这里,当然要去谒访。开始从远处眺望时,满心充溢着颂扬之情,几乎做好了大歌大赞一番的全部准备工作。然而,等到到达山前,面对霍岳,那种无比巨大的感动,蓦然降临,使作者整个身心不由自主地像被一座磁铁山猛吸过去那样,突然跌进了一个痴迷的魔境:眼也发了直,手也颤颤抖,心也悬起来,神也走了穴。作者在此一大段精彩文章中,描写的是主观创作冲动的神思,在躁动,在激荡,同美妙如画的自然界,在拥抱,在对搏,在交融,在一起翔舞飘游,在来往飞窜对流。似乎已经认识到自己想去摹写那绝妙无伦的大造化,才智是十足的低劣,绝对不够格,就好比是一个老头,又有病,还要他提着拐杖去奔跑一样。在壮美雄伟的霍山面前,呼唤霍山神灵!你是要淤塞住我的神思才情使我蠢然无知呢,还是使我灵感畅流通达而想对我有所寄托呢?在精神恍然忽然的且酝且酿之中,度过了12天,出现了局面大改变:我忽然间进入到创作最佳状态——精神焕发,敢于勇猛搏敌,有必胜的信心,平定了焦躁情绪,心境宁静,处事可以有条有理,再宽阔的水面也能渡越,再难治的顽症也能顿时痊愈,完全换了一个人的样子,像精壮而勇于决斗的汉子将要上阵对敌那么气盛。于是,可以提笔来状写痴心专注已久的霍岳了。作诗法有所谓“诗眼”,往往以锻炼过的动词来充当,使它产生特别的动词效应,其中有一种“传情效应”,层次是较高的。皮日休要开始赋写霍岳,在序文结尾处不说“‘描’其文,写其状”,而特选了一个“狂”字,说“狂其文”,就是极为讲究“传情效应”地精炼了动词,使它好比古诗名句中的“诗眼”,将作者观照客观景物的特定心境和主观感情色彩,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而整个赋序,用了三分之二以上篇幅刻画作者对赋写对象进入创作时的艺术思维和心理变化过程,将富有创造性的形象语言成排成行地推涌眼前,真有压顶而来之势,不仅准确有力,生动细腻,而且充满诗人的激情,使赋序已经超过了一般序文应有之义,成为可以单独欣赏的艺术精品了。 赋文本身可分三大部分。第一段为小引,从天地山岳的形成起笔,当然,是用古人并非科学的传统认识方式来简释造山和成岳的差别的。接着,将普天之下一般的山同峻岳之间的关系,按人世间封建统治秩序的模式,说成是臣同君的关系。君临天下,要镇守四方,南岳的尊号,自古分派给了霍山。这段小引的引入君臣关系之说,也是为赋文后部表述下情要上达的主旨预先设置了前提条件。第二大段,用华丽而流畅的笔调,从八个方面来叙写这南岳霍山之大、之高、之尊,之气、之灵、之德、之形、之异状。每一方面的描绘都相当细密而精到,大致可分三个层次来赏读。第一层,具体写霍岳外观相貌的高大和尊严。第二层,着眼于较为抽象的属性,写霍岳的灵气和德性。它具有神灵性,但不显朕兆。它有求必应。第三层,连续巧用精彩的比喻,大蓄文势,强化了霍岳富有生命力的形态,集中写了勃然发怒的奔云,水势突涌的飞泉,劈天裂地的雷电。接着,更是纵横恣肆地从多个角度重点摄取了山岳奇势难得的镜头,每每将纳于框架中的静止画面,神笔一点,点化得跃跃欲动。飞动的自然形象,逼迫着作者接连地挥笔不已,欲罢不能,只得急忙告饶似地总揽一下,说一切罕见的、祥瑞的或怪异的“千种万类”,实在是我这支收束不住的笔所详记不了的。至此,赋这种文体的铺陈本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了。第三大段为本篇的赋心。作者的寓意不是通过一般赋作“设答问”的传统手法,而是通过“设梦”的新手段来表达的,艺术构思颇为出奇。 《霍山赋》不愧出于晚唐杂文大家之手。无尽的唐末国政之弊,岂止是对地方官员忽视“唐虞陟黜之义”所能概括得了的?当时王朝中央何能控制得住地方藩镇跋扈之势于一二?如果说反映一个时代的总风貌,应有一支大曲,那么我们不妨把《霍山赋》比作这支大曲泛出的某些泛音的音谱记录,从中不难观察到皮日休深沉的忧患意识的不自觉流露。令人愉快的是,这一切可以在作者提供给后人的有个性的艺术美享受中进行。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