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雪赋 谢惠连
释义

雪赋

谢惠连

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1〕。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2〕;相如末至,居客之右〔3〕。俄而微霰零〔4〕,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5〕。授简于司马大夫〔6〕,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7〕。”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8〕,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9〕,雪山峙于西域〔10〕;岐昌发咏于来思〔11〕,姬满申歌于黄竹〔12〕;曹风以麻衣比色〔13〕,楚谣以幽兰俪曲〔14〕;盈尺则呈瑞于丰年〔15〕,袤丈则表沴于阴德〔16〕。雪之时义远矣哉!

“请言其始:若乃玄律穷,严气升〔17〕,焦溪涸〔18〕,汤谷凝,火井灭〔19〕,温泉冰,沸潭无涌,炎风不兴,北户瑾扉〔20〕,裸壤垂缯〔21〕,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22〕,连氛累霭,掩日韬霞〔23〕。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24〕。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25〕;蔼蔼浮浮〔26〕,瀌瀌奕奕〔27〕;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28〕,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庑〔29〕,末萦盈于帷席〔30〕。既因方而为珪〔31〕,亦遇园而成璧〔32〕。眄隰则万顷同缟〔33〕,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34〕;庭列瑶阶阶〔35〕,林挺琼树;皓鹤夺鲜〔36〕,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37〕

“若乃积素未亏〔38〕,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39〕;尔其流滴垂冰,缘霤承隅,灿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40〕。至夫缤纷繁骛之貌,皓旰皦洁之仪〔41〕,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

“若乃申娱之无已〔42〕,夜幽静而多怀,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晖〔43〕。酌湘吴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44〕;对庭鹍之双舞〔45〕,瞻云雁之孤飞。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46〕。”

邹阳闻之,懑然心服〔47〕,有怀妍唱,敬接末曲〔48〕。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缛;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又续而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酡兮思自亲〔49〕。愿低帷以昵枕,念解珮而褫绅〔50〕。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燿于阳春?”

歌卒,王乃寻绎吟玩〔51〕,抚览扼腕〔52〕,顾谓枚叔〔53〕,起而为乱〔54〕。乱曰:“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贝兮〔55〕;未若兹雪,因时兴灭。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曜不固其节〔56〕。节岂我名,节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57〕;素因遇立〔58〕,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59〕!”

注释

〔1〕梁王:西汉梁孝王刘武。

〔2〕旨酒:美酒。邹生:邹阳。枚叟:枚乘。

〔3〕相如:司马相如。曾客游梁,与邹阳、枚乘等同为梁孝王门客。右:首座。

〔4〕俄而:旋即。霰(xiàn):小雪粒。零:零落。

〔5〕《北风》:《诗经·邶风》篇名。《南山》:指《诗经·小雅·信南山》。

〔6〕简:竹简。

〔7〕抽:引。秘思:深藏的文思。妍辞:妍丽的辞句。侔(móu):等同。

〔8〕避席:离开座位。逡巡:迟疑退逊。揖:拱手为礼。

〔9〕雪宫:战国时齐国行宫名。东国:指齐国。

〔10〕雪山:指天山。

〔11〕岐:山名,亦地名,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昌:周文王姬昌。来思:见《诗经·小雅·采薇》。

〔12〕姬满:周穆王。黄竹:古歌名。

〔13〕曹风:指《诗经·曹风·蜉蝣》篇。麻衣:此诗中有“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句。

〔14〕楚谣:楚辞。幽兰:琴曲名。

〔15〕呈瑞:呈现出吉祥的征兆。

〔16〕袤(máo):长,深。沴(lì):灾害。阴德:晴天为阳,雨雪为阴。大雪成灾表示阴盛阳衰。

〔17〕律:音律。严气:冬日严寒之气。

〔18〕焦溪:泉水名。

〔19〕火井:天然气之井。

〔20〕北户:北门。瑾:用泥涂抹。扉:门扇。

〔21〕裸壤:古代传说中的裸国,该国人赤裸不穿衣物。垂缯(zèng):穿缯帛等丝织衣物。

〔22〕朔漠:北方沙漠。

〔23〕氛:雾气。韬(tāo):掩藏。

〔24〕纷糅:杂乱的样子。

〔25〕氛氲(yūn):云气浓盛。

〔26〕蔼:通“霭”,云气。蔼蔼:密集。浮浮:飘浮。

〔27〕瀌(biāo)瀌奕奕:盛大之貌。

〔28〕缘甍(méng):沿着屋脊。冒栋:覆盖着梁柱。

〔29〕便(pián)娟:轻盈回旋。墀(chí):台阶。庑(wǔ):廊屋。

〔30〕帷席:帐幕床铺。

〔31〕因:依,就。珪(guī):方玉。

〔32〕璧(bì):圆形玉器。

〔33〕眄(miǎn):斜视。隰(xí):低地。缟(gǎo):素绢。

〔34〕逵:大路。璐(lù):美玉。

〔35〕瑶阶:玉阶。

〔36〕皓鹤:白鹤。鲜:明洁。

〔37〕纨(wán):白色细绢。指着素美女。冶:艳丽。姱(kuā):美好。

〔38〕积素:积雪。亏:毁坏,减损。此指融化。

〔39〕烛龙衔耀照昆山:古代神话中,烛龙(人面蛇身的神龙)口衔火烛,照亮了西北没有阳光的地方。昆山:传说中产玉石的山。

〔40〕霤(liù):屋檐。冯(píng)夷:古代神话中的河伯水神。

〔41〕缤纷繁骛:千变万化的景象。皓旰(hàn):明亮。

〔42〕申:延续,一再。

〔43〕幌:布幌。

〔44〕湘吴之醇酎(zhòu):湘、吴两地所产美酒。兼衣:指多层衣服。

〔45〕鹍:鹍鸡。

〔46〕接手:携手。

〔47〕懑(mèn)然:惭愧。

〔48〕怀:构思。

〔49〕酡(tuó):因饮酒而脸红。

〔50〕褫(chǐ):解下。绅:衣带。

〔51〕寻绎:反复推求。

〔52〕扼腕:以手握腕。

〔53〕枚叔:枚乘。

〔54〕乱:乐曲的末章。

〔55〕贞:坚贞。

〔56〕玄阴:月亮。昧:掩藏。节:志节。

〔57〕值:遇。赋:给予。象:形状。班:等同。

〔58〕遇:所遇之物。立:成。

〔59〕营:谋求。

鉴赏

谢惠连(397—433),南朝宋文学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幼聪敏,十岁能文,深得其族兄谢灵运赏识。宋文帝时为彭城王刘义康法曹参军,世称“谢法曹”。谢惠连一生不得意,去世时年仅37岁。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其作常表现其政治上的失意,隐含对现实的不满。其原集已散佚,明人辑有《谢法曹集》。以写抒情赋见长,其辞赋现存有《雪赋》、《甘赋》、《桔赋》、《赋》、《白鹭赋》等,其中以《雪赋》最为著名。

《雪赋》继承了楚赋设主客问答的形式,假托西汉梁孝王兔园赏雪,招来了枚乘、邹阳、司马相如三人一起咏雪。三人各逞才思,竭力铺陈典故,刻画雪景。全赋以司马相如的赋雪为主体,先叙述雪的产生,然后描写雪景之美,瑰丽奇绝,极尽妙化之工。其次以邹阳的“积雪之歌”和“白雪之歌”来表现年岁易暮、须及时行乐的思想。最后用枚乘的“乱词”来抒发一种虚无恬淡的处世哲学。

文中的梁孝王、邹阳、枚乘、司马相如等人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他们凑在一起赏雪赋诗的故事却纯系虚构,是一种“假前人立言”的艺术手法,但作者把这种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能给予读者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

《雪赋》继承发展了前人的优秀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新领域,是一篇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传世之作。《雪赋》继宋玉《风赋》之后,在艺术构思和描写方法上有发展。它不只是客观地描摹景物,而是从人对景物的感受上去写。因此,其笔下的景物是联系着某种思想和感情的审美对象,这在艺术地反映自然方面是很大的进步,由此促进了六朝小赋从体物向抒情为主的转变。

从正面写景来说,《雪赋》绝少因袭依傍前人之作,而是“自铸伟辞”、独辟蹊径,用清丽华美的词语,逼真传神地描绘了雪景之美。一般来说,描写风花雪月的作品很容易出现空泛、纤细的弊病,特别是在文风绮靡的六朝,此类形式主义的作品更为常见。而《雪赋》却能不落窠臼,写雪景不仅能曲尽其妙,而且笔力遒劲,气势磅礴,全篇赋文以“高丽见奇”(沈约《宋书》语)。作者以开阔的视野,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雪景描摹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虚有实、有远有近,情景交融,给人以充实的艺术美的享受,而没有空泛无物之感觉。

《雪赋》不仅避开了赋体的通病,而且充分发挥了这种文学体裁的长处。这篇千字小赋,直接或间接用典有20余处,涉及天文地理、神仙古人,东西南北,无所不包。只因这些典故与文章内容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所以不仅没有拼凑堆砌之弊,反而显示了作者的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功底深厚、匠心独运,令读者透过“雪”幕,把古今中外、日月山川、飞禽走兽、烟霞美女……万事万物尽收眼底,不仅充分领略到文章的鱼龙变化奥妙无穷之功,而且留下了让想象自由驰骋的余地。其他如在运用夸张、排比、对偶、形容、渲染、烘托等方面,作者也无不精雕细刻,工笔近物,流畅自然,清丽可喜,“脱尽前人秾重之气”(《文选》孙批)而琅琅可诵。

作者的构思很精当。文章的发端简洁挺拔,然后又从写景状物巧妙地过渡到抒情、说理方面来。在对雪的各种情态尽情描绘之后,作者不露斧痕地把视线转向人物在雪景中饮宴行乐以及思念远方亲友的情绪方面,充分表达了人对自然景观的感受。最后,用“乱”词对全篇主旨作了精炼的概括,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和人生观。

《雪赋》虽然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但就其思想性来说,却是缺乏深度的。它仍然表现出六朝文人普遍具有的消极遁世、虚无主义的思想倾向,并没有什么新的内容。这一点,早为许多学者所指出。不过,我们应该看到,六朝文人处于社会黑暗、政治险恶的动乱时代,他们的前途暗淡,理想破灭,大都怀才不遇,思想十分苦闷。因此他们逃避现实,寄情于山水,并且很容易接受“和光同尘”、委运任命的老庄思想,产生否定一切的逆反心理。他们佯狂玩世、听天由命、明哲保身。这种处世态度往往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之中,我们今天来读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文学作品,常能从中嗅出那个时代的气息。《雪赋》的作者生于那个时代,自然也带着时代的烙印,其作品不免表现出当时知识分子的悲剧性格。所以,《雪赋》那画龙点睛的末句“纵心皓然,何虑何营”,表面上是一种超脱达观、心胸开阔的豪言壮语,然而我们仍然能够从中玩味出作者那种对命运无可奈何的苦涩心情和虚无缥缈的消极成分。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9: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