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反招魂 尤侗 |
释义 | 反招魂并序 乙酉六月六日〔1〕,卿谋忌辰也〔2〕。乱深矣!将安归命?巫阳辞焉〔3〕。而今而后,哭则不敢。 魂兮魂兮望江南,天地干戈行路难。吴之山贺兰山〔4〕,吴之水鸭绿滩,吴之都雁门关。朝为海暮为田〔5〕,辽东鹤莫飞还〔6〕,城郭人民伤心颜! 魂毋归来兮登长途,猎猎狼烽烧天衢〔7〕。绣旗八色罗围庐〔8〕,赤火黑墨白荼如〔9〕。将军铁甲当中居,壮者虓虎少 魂毋归来兮涉远水,艨艟蔽空千万里〔14〕,衔刀投鞭穿江底〔15〕。形如长蛇声如豕〔16〕,灯火夜照波心紫。月黑呼战潭愁鬼,血溅晶宫蛟龙饵〔17〕,河伯惊伏湘君死〔18〕。系子之舟叱子止,白衣摇橹供驱使〔19〕。 魂毋归来兮入孤城,高墉万雉陈旄旌〔20〕。晓角哀风暮笳鸣〔21〕,九衢白骨赫然横〔22〕。锦泾花洲细柳营〔23〕,朱门翠院屯刀兵。健儿烂醉扬鞭行,言语模糊容狰狞〔24〕。峨冠博带嘻书生〔25〕,短发种种将无髡〔26〕。 魂毋归来兮游旷野,原田每每牧牛马。萧条村落无庐舍,丘垄高低卧松槚〔27〕。鬼哭青林碧磷洒〔28〕,七十二峰洞壑赭〔29〕。琴台镜阁成砾瓦〔30〕,舞袖灰飞歌板哑〔31〕,渔歌樵唱销风雅〔32〕,两屐扁舟何处也〔33〕。 魂毋归来兮返故家,馆娃坊前荒草遮〔34〕。柴门阒寂无停车〔35〕,画楼昼闭雕栏斜,空庭开落棠梨花,书床残卷委泥沙,翠钿半挂绿窗纱,风筝呜咽泣琵琶〔36〕。玉棺双匣走天涯,姗姗来迟安归耶! 吾招魂兮上青天,十二楼高五城坚〔37〕。木公所处浮云烟〔38〕,享子钧天七日筵〔39〕。白雪垂手清风弦〔40〕,玉女投壶翩婵娟〔41〕。醉入广寒抱月眠〔42〕,戏喝星斗使倒悬〔43〕。帝赐新宫掌书仙〔44〕,再拜赋上瑶京篇〔45〕。 吾招魂兮下黄土,阎浮冥冥司地府〔46〕。董狐执笔大如斧〔47〕,授之修文颜夏伍〔48〕。撰作刑书点鬼簿〔49〕,牛头劝酒夜叉舞〔50〕。红箫垄下长眠处〔51〕,秋风露点春山雨,鲍家诗句闲吟苦〔52〕,石马骄嘶石人语〔53〕。 吾招魂兮隐山川,三岛十洲邈以玄〔54〕。五岳四海何绵连,洞天福地气象千〔55〕,与子凌云翔其间。麻姑手爪洪崖肩〔56〕,湘灵鼓瑟兰香钿〔57〕,罗浮梅花玉并莲〔58〕,胡麻龙脯供盘餐〔59〕。朝披素书云母函〔60〕,夕唱步虚飞琼篇〔61〕,游戏长生亿万年。 乱曰:魂毋思亲亲康强些,魂毋思弟弟雁行些〔62〕,魂毋思儿儿扶床些〔63〕。夫如箫史妇弄玉些〔64〕,左凤右凰赓清曲些〔65〕。归乎青华永行乐些〔66〕,俯视九州蹇难安些〔67〕,魂毋归来哀江南些〔68〕。 注释 〔1〕乙酉:清顺治二年乙酉,公元1645年。 〔2〕卿谋忌辰:卿谋去世日。汤传楹字卿谋,吴县诸生,为尤侗好友,工词曲,著有《湘中草》等。 〔3〕巫阳:招魂的女巫,名阳。 〔4〕吴之山:吴之山以下三句,谓吴地成为战场,如边疆之贺兰山、鸭绿滩等。 〔5〕朝为海暮为田:即沧海桑田,喻世事变化之大。 〔6〕辽东鹤:见陶潜《搜神后记》。 〔7〕猎猎狼烽烧天衢:猎猎,风火声。狼烽,亦称狼烟。天衢:谓天空高远广大,如四通八达的道路。 〔8〕绣旗八色罗围庐:绣旗八色,指清军八旗。清军组织分八大部落,以八种不同色彩的绣旗区别,即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围庐,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此指清军军营的帐篷。 〔9〕赤火黑墨白荼如:形容清军旗帜色彩鲜明。白荼(tú),水生植物茅芦之类开的白花。白荼如,指军旗白色如荼。 〔10〕壮者虓虎少 〔11〕茭蒲:两种水生植物。 〔12〕子:对男子的尊称。 〔13〕斩刍:铡碎的喂牲畜的草料。 〔14〕艨艟(méng chōng):亦称“艨冲”,古代战船。 〔15〕衔刀投鞭:衔,战马口中的衔铁。刀,代指兵器。鞭,马鞭。投鞭,本于投鞭断流(《晋书》秦苻坚语)。 〔16〕形如长蛇声如豕:形容战船之多,首尾相接如长蛇。豕,猪。 〔17〕晶宫:水晶宫。 〔18〕河伯惊伏湘君死:河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湘君,神话传说中的湘水之神。 〔19〕白衣摇橹供驱使:白衣,古代平民着白衣,又指为官府服役之人。 〔20〕高墉万雉陈旄旌:墉(yōng),城墙。雉,雉堞(dié),城上间隔如轮齿的短墙,作掩体用。旄(máo)旌,装饰有旄牛尾的军旗,为指挥旗。 〔21〕晓角哀风暮笳鸣:角,号角。笳,胡笳。 〔22〕九衢:众多的道路。 〔23〕细柳营:泛指军营。典出《史记·绛侯世家》,周亚夫屯军细柳故事。 〔24〕言语模糊:清军说满语或蒙语,汉族人听不懂,故谓言语模糊。 〔25〕峨冠博带: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汉族士人的装束。 〔26〕短发种种将无髡(kūn):种种,形容头发短少。髡,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 〔27〕丘垄高低卧松槚(jiǎ):丘垄:坟墓。槚:楸树。 〔28〕鬼哭青林碧磷洒:杜甫《梦李白》诗:“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后人遂以“青林黑塞”指鬼魂所居处。碧磷,青色的磷火,俗称“鬼火”。 〔29〕七十二峰洞壑赭:七十二峰,作者乡里太湖东西洞庭山有七十二峰,又安徽黄山有七十二峰,湖南衡山亦有七十二峰。指江南众多山峰。洞壑赭,洞壑被死难者的血染红。 〔30〕琴台镜阁成砾瓦:琴台,弹琴之台。镜阁,梳妆之阁。 〔31〕舞袖灰飞歌板哑:舞袖化为灰烬,歌声消歇。 〔32〕销风雅:风雅消失。 〔33〕屐:南朝人常穿的一种木底鞋,底前后有齿。 〔34〕馆娃坊:馆娃宫地区。坊,市街村里通称。 〔35〕阒寂:静寂。 〔36〕风筝呜咽泣琵琶:风筝,一指纸鸢,上置弦风吹有声;一指檐铃“铁马”,风吹亦响。此当指檐铃。泣琵琶,典多出:1.乌孙公主琵琶;2.王昭君琵琶;3.《琵琶行》商女琵琶;4.《琵琶记》赵五娘琵琶。皆诉幽怨伤感之情。 〔37〕十二楼高五城坚:典出《史记·孝武纪》。 〔38〕木公:仙人名。 〔39〕钧天:天之中央。此指钧天乐,即神话传说中的天宫音乐。 〔40〕白雪垂手清风弦:白雪指阳春白雪,古代楚国高雅乐曲。垂手,古代舞曲,有大垂手、小垂手。清风弦指琴声清越。 〔41〕玉女投壶翩婵娟:玉女,仙女。投壶,古代宴会的礼制、游戏。 〔42〕广寒:广寒宫(传说在月中)。 〔43〕戏喝星斗使倒悬:星斗指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倒悬,斗柄向下。 〔44〕掌书仙:掌管文书的仙人。 〔45〕再拜赋上瑶京篇:奉天帝之命作赞美瑶京的赋文。 〔46〕阎浮:据文意当作“阎罗”(即阎王)。阎浮,梵语地名南赡部洲。全称“阎浮提”。又树名,全称“阎浮檀”。 〔47〕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后世称敢直书史事者为“董狐笔”。 〔48〕颜夏伍:与颜回、子夏为伍。 〔49〕点鬼簿:唐张 〔50〕牛头劝酒夜叉舞:牛头,人身牛面,地狱鬼卒。夜叉,吃人恶鬼。 〔51〕红箫垄下:葬所。(《骈字类编》)红箫垄下即本“红箫笼下”。 〔52〕鲍家诗句:南朝宋鲍照所作丧歌《代蒿里行》、《代挽歌》中的诗句。 〔53〕石马骄嘶石人语:石马、石人,古代帝王贵官坟墓前的雕刻。 〔54〕三岛十洲:据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谓三岛是蓬丘、方丈、昆仑;十洲是祖、瀛、玄、炎、长、元、流、生、凤麟、聚窟。均在大海中,为神仙所居。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则谓三岛是蓬莱、方丈、瀛洲,即海上三神山。 〔55〕洞天福地:道教传说神仙所居的名山胜境。 〔56〕麻姑手爪洪崖肩:麻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手指像鸟爪。洪崖,传说中的仙人,或谓黄帝的臣子伶伦。 〔57〕兰香钿:瑟上装饰镶嵌的兰草图案。或“钿”代“甸”。指开满香兰的郊野。 〔58〕罗浮梅花玉并莲:罗浮即罗浮山,在广东省增城等县境内,以产梅花著称。玉并莲,仙境莲花。 〔59〕胡麻龙脯:胡麻即芝麻。龙脯,龙肉干。 〔60〕朝披素书云母函:披,翻阅。素书,白书、空书,或谓无字天书。云母函,矿石云母制作的书函。 〔61〕夕唱步虚飞琼篇:步虚,道家诵经的腔调及乐曲,有乐曲《步虚词》。飞琼篇,记传说中的仙女许飞琼故事的书。 〔62〕雁行(háng):飞雁的行列,引申为兄弟齿序。 〔63〕扶床:谓幼年儿童刚能扶床而行。 〔64〕夫如箫史妇弄玉:箫史又作“萧史”,传为春秋时人,善吹箫,能作凤鸣。妇指秦穆公之女弄玉。事见《列仙传》。 〔65〕左凤右凰赓清曲:喻卿谋夫妇如箫史弄玉左乘凤右乘凰,相互唱和仙乐清曲升仙而去。赓,续,引申为唱和。 〔66〕青华:青冥,青空。华,赞美之辞。 〔67〕俯视九州蹇难安:九州,我国上古时对中原的行政区划,记载不一。蹇(jiǎn),跛足,引申为艰难,不顺利。 〔68〕哀江南:南朝梁庾信《哀江南》赋。尤侗及汤卿谋皆江南苏州地区人。 鉴赏 《反招魂》收于《西堂杂俎》一集卷二,是一篇哀悼友人并哀悼明亡的作品。作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时清军破扬州渡江,南明弘光朝崩溃。清朝严行“薙发令”,激起江南民众强烈反抗,民族矛盾尖锐。作者于此时作《反招魂》,借悼念友人卿谋抒发对现实的感慨。悼明反清思想鲜明。 卿谋是作者生平好友汤传楹。据尤侗《哭汤卿谋文》可知: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六日,汤传楹因哀悼崇祯帝哭灵三日,过于忧伤病殁。是忠于明朝的臣民。尤侗于汤传楹逝世一周年之际著文悼念,自然也包含悼明之意。 文题《反招魂》与楚辞《招魂》之意相反。《招魂》是招魂不要上天入地,回到祖国的现实中来。《反招魂》则提出:“吾招魂兮上青天”、“吾招魂下黄土”、“吾招魂兮隐山川”,而不要回到故乡来。因为故乡战乱已不堪回首。结局“魂毋归来哀江南些”,又正与《招魂》末句“魂兮归来,哀江南”相反,是对江南的深切哀痛。这继承了庾信《哀江南赋》的思想。 正文第一段,总写了江南现实,用“天地干戈行路难”来概括,进而说明一向富庶繁华的江南吴地已变成像贺兰山、鸭绿滩那样的边境战场。接下写了五段“魂毋归来”,具体描写清军对江南的蹂躏。江南的现状如此,所以对籍在江南的死者招魂一再重申“魂毋归来”。不愿死者魂归故土,是很反常的,作者就是要借此控诉清军对江南的摧残,抒发亡国哀恸。接下三段是招魂“上青天”、“下黄土”、“隐山川”,极力渲染天上、冥间、山川幽隐的美好。这样渲染目的在于反衬现实的悲惨。 结尾望魂毋思念家中的亲人,说亲人一切都好,不过是安慰语。再次劝魂“归乎青华永行乐些”,不要“俯视九州”。末句“魂毋归来哀江南些”,最后重申要友人卿谋的魂不要归来为江南悲惨的现实而哀伤。要友人的魂不要“哀江南”,不是因江南的现实不可哀,而是因过于可哀,过于可恸,令人触目伤怀。正如李后主的哀伤词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种“不堪回首”的现实,也就是清军攻入江南造成的。因此,明显可见此文主题是揭露清军对江南的摧残,哀悼明朝的灭亡,为友人卿谋招魂只是借题发挥。 从艺术上看,这是一篇骚体文,作者把它归入“骚”类,自然是承袭楚辞《招魂》的文体。然而并没有过多用“兮”字“些”字之类语气词,可说是骚体的演变。题为《反招魂》,意思上自与《招魂》相反。其实是承袭庾信《哀江南赋》的题旨,可说是一千年后的《哀江南》新作。文意的表达层次分明。正文除各段首句及末段加“兮”字“些”字外,基本上是整齐的七字句,不同于楚辞骚体的句式错综,显然是借鉴七言诗。但押韵不像七言格律诗平仄互变,音调铿锵。各段基本上是一韵到底,几乎句句押韵,音调较平,读之给人以压抑感。这正适宜表现作者的沉重心情。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