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吕·采茶歌】 孔广林 |
释义 | 【南吕·采茶歌】 汪宜人殁已三十五年矣,今日其亡辰也。鸡鸣时,忽梦与谈笑如生时,向予说因果,劝予颐养长年,无戚戚自苦,为他人所侮弄。予未及答,宜人倏不见;予一恸而寤,枕上泪痕犹湿也。口占自解,十月二十三日昧爽。丙寅。 漏声残,泪珠潜,迷离一梦好辛酸。镂管喷烟参幻景,随心小令破愁关。 鉴赏 此为哀悼亡妻的一首曲子,作于丙寅年(1606),距妻子离世已35年,本年孔广林61岁。两年后,孔广林回顾生平云:“予所生男女十九,殇十有一。”(〔仙吕·天下乐〕《梦兆熊罴有七巡》序)早年丧妻,儿女多殇,可见其家庭命运多蹇。这种切肤之痛及其形成的悲悯情怀,使孔广林的散曲中多见悼亡之作,本曲即是其中的代表。 “漏声残”,漏声指沙漏的声音,在古代诗文中,“漏声”其实不仅仅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它还往往跟“情”联系在一起,正所谓“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阴偷移”(宋晁元礼《绿头鸭》)。作者着一“残”字,既表明时间为天将破晓,照应小序所言与亡妻梦中“谈笑”之事发生在“鸡鸣时”;也借此暗喻自己已是风烛之年,回首往事,情何以堪,不禁心生酸楚,泪眼潸然。为了排解心中郁结的忧闷和对妻子的思念,干脆焚烟磨墨,于烟雾氤氲中体味梦中相会的场景,参悟妻子的谆谆叮嘱,提笔写下这篇作品以志纪念。 悼念亡妻的诗文历代不绝,其中宋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尤为脍炙人口,本曲与苏词有同有异,若将两者对读,则颇富意味,也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本曲的理解。苏轼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令人不禁感动于作者对亡妻的深厚情义;而孔广林是35年后,故人依然入梦乡,单从时间上看,孔氏的执着与真情就更令人感动。两部作品都选取了梦境作为叙事写情的中心触发点,缘事而抒情,浑然天成,略有不同的是:苏轼感慨于“无处话凄凉”,思念更甚,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于是才有了其妻“夜来幽梦忽还乡”的一番动人际遇;孔广林则是突然梦到亡妻,梦醒时分泪洒枕衾,才感而赋之。当然,最富意味者还是描写梦中夫妻相会时的场景。苏轼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两份柔情全部集中在这无声的对泣之中,令人读之不仅悄焉动容;而孔广林梦见亡妻时,妻子则跟他大谈因果际遇,苦口婆心劝诫丈夫要“颐养长年,无戚戚自苦,为他人所侮弄”云云,在让人见到夫妻间的亲近与关爱的同时,也让人嗅到了缕缕酸腐之气,颇有些作者夫子自道之况味。这也再次印证,作家才情风度之高下,往往于细微关键处展露无遗。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