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一丛花 陈亮
释义

一丛花

溪堂玩月作

陈亮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鉴赏

宋人每赞王维的山水诗为“诗中有画”,实则一直以来大家的山水佳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这一特点。陈亮这首以“溪堂玩月作”为题的名作,虽不能算专写山水的作品,但亦得诗画之妙。它紧扣“玩月”这一环节,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描绘出月下江南水乡的立体景观,在这种强烈的空间感中,渲染出凄清苍凉的意境,也体现了作者悲凉孤寂的心情。

月夜,登楼倚栏,很自然地人们的目光首先会凝注于明月。上片一开始,作者便落笔于写月,这是合乎事理的。对于月,一般好用“玉”来形容它,如“玉兔”“玉盘”“玉轮”“玉钩”等等,这是人们抓住了月洁白晶莹的特征。作者弃“玉”而用“冰”,避旧从新,不但同样写出月的表面色调,还给人以“冷”的实感。同时,“冰”字也为全词定下冷寂凄清的基调,避免了“玉”字带来的绮靡华贵的气息。以下各句都因“月”而起。“江练隐寒光”一句既写了江水的静态和全貌,又照顾到月下隐约可见的水波闪烁的动态和细节,它与首句共同构成这幅月夜水乡图的主体部分。“江练”,取自谢朓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形容大江静如素帛。然后,再写倚栏人酒醉之后眼前产生的朦胧意象,让人感觉“人如画”。这种感觉不但为倚栏人所独具,也为读者所共有。同时,再为画面配上“何处鸣榔”的音响——传入耳中惊鱼的梆声,这不但突出了夜深人静——因夜静,故“隔烟村”的梆声即使不大,连栖息的乌鸦也未惊动,却能传得很远;也增添了画面凄厉的气氛。“鱼龙惊起”是作者由闻鸣榔而引起的假想,并非实见。词中既有“何处鸣榔”之问,可见隔烟村的江中即使有鱼因惊跃起,也是无法看到的。

在上片反复渲染而得出的月色惨淡、万籁沉寂而鸣榔凄厉的意境中,下片接写人的感受。“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两句,以作者感到的肃杀秋气与上片“冰轮”“寒光”相照应。而“楼台恍似游仙梦”又较上片“人如画”更深一层。“人如画”只不过描绘出人的外表静态,而“恍似游仙梦”却进一步刻画出主人公对景生情的内心思维活动。继而以“又疑是、洛浦潇湘”一句虚写“游仙”的梦境,也借以实指溪堂风景。“洛浦”是曹植《洛神赋》中所写的洛水之神宓妃居住地;“潇湘”则是屈原《九歌》中湘水之神的居处。两地皆为清幽的水乡。以此写梦,更添几分神秘而幽美的色彩。最后三句从作者肌肤所感的“风露浩然”与目之所见的“山河影转”终至点出全词主旨——“今古照凄凉”。这里明为写月,实为抒己衷怀。本来,月光常照,今古依然,并无凄凉与否的差别。作者之所以会产生“今古照凄凉”的感觉,不是真因月色凄凉,而是因为溪堂玩月的人心境凄凉。这就是作者采用的“托物咏志”或“移情”之法了。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5: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