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般涉调·耍孩儿】渔樵耕读 颜鼎受 |
释义 | 【般涉调·耍孩儿】 渔樵耕读 【耍孩儿】小渔船橹漫摇,且收罾过板桥,纶竿在手无心钓。沙汀芦岸藏妻子,绿水青山远市朝,想桃源渡口身曾到。都道俺风波出没,那知我云水逍遥。(渔) 【幺篇】住在山中独贩樵,把烟霞一担挑,空林四面哀猿啸。腰间倒插长柯斧,砍得松枝带叶烧,山精木客休相笑。说与你休论明日,有酒时且醉今朝。(樵) 【幺篇】做农夫不殚劳,卖新丝便插苗,阴晴风雨多难料。提壶对饮田塍上,风卷杨花细絮飘,唱吴歌信口无腔调。受用些园瓜野菜,抵多少鲜果蟠桃!(耕) 【幺篇】读书人品第高,避尘喧爱寂寥,知今识古谈忠孝。拥书万卷称南面,千载风流一布袍,个中滋味谁知道!尽看你画堂钟鼎,那比他陋巷箪瓢。(读) 【幺篇】捕鱼人在水涯,任风波不挂怀,满船明月休空载。船头柳絮风吹去,船尾萍花浪打开,想荣华富贵难常在。你看那一腔春水,并没有半点尘埃。(渔) 【幺篇】上山时便打柴,下山时便卖柴,野心一片在风尘外。鼎湖修炼龙飞去,华表追思鹤不来,但年年留得青山在。我自有猿童鹿子,说甚么凤阁鸾台!(樵) 【幺篇】老庄家气力衰,坐茆檐织草鞋,从来眼底无冠盖。新陈谷种都收拾,长短桑条费剪裁,看三时不觉的光阴快。这都是寻常受用,又何须计较安排。(耕) 【幺篇】在儒门做秀才,利名场绝往来,明窗净几真堪爱。从教蝶梦留书榻,肯着羊裘下钓台,从今休把文章卖。难道我七松五柳,输与他九棘三槐?(读) 【幺篇】老渔翁绝世缘,荻芦滩放小船,撑云载月随风便。儿孙吹火蓬窗下,钓得鱼来当酒钱,看寒江烟雨浑身遍。家只在蓼花深处,或者是杨柳堤边。(渔) 【幺篇】老樵夫气力坚,住山中别有天,穿云过岭从来健。芒鞋两脚肩横担,踏尽了高低路万千,豺狼虎豹多曾见。说甚么龙楼凤阁,但知有野鹿孤猿。(樵) 【幺篇】老农夫早种田,把耕犁手自牵,披蓑戴笠相呼唤。和风暖日耕耘罢,绿树阴中一觉眠,秋来先把官粮算。休道是终身作苦,少不得自有丰年。(耕) 【幺篇】老书生不受怜,玩诗画说圣贤,残灯苦雨浑忘倦。人人梦想金门去,几个磨将铁砚穿,他生来傲骨长贫贱。要晓得八行丹诏,倒不如一片青毡。(读) 【尾声】渔樵耕读般般好,真境无边妙。人间乐事多,世上知音少,叹人生恋浮名忙到老! 鉴赏 这首套数写的是渔、樵、耕、读四种活动,这四种活动在古代都可以是一种职业。其中渔是打鱼,樵是砍柴,耕是务农,读是读书。这里以这四种活动为题进行创作,是考虑到了渔、樵、耕、读自古具有的归隐主题,如姜尚的垂钓、武陵人的误入桃花源,王质砍柴观棋烂柯的故事,诸葛亮躬耕陇上,陶渊明读书耕种的事迹。 这首套数用了十二支曲子写渔、樵、耕、读四种活动的不同人生阶段和生命体验。每支曲子写的是一种活动的一个阶段,大体上可以分成青年、中年和暮年三个阶段。它们共同表达了作者处世高洁和不慕名利的志向。我们以这四种活动的不同阶段做分类赏析。 三支写“渔”的曲子表现了打鱼的生活状态。第一支曲子写的是渔人的青年时代,他不但远离市井的喧哗,又有寻觅桃源的隐居乐趣。“都道俺风波出没,那知我云水逍遥”这两句使我们想到宋范仲淹的“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江上渔者》)。打鱼要冒着风浪的危险,常人眼里打鱼辛苦又危险,不过要是以渔为乐而不是拼命地赚钱,又有谁体会不到其中的逍遥自在呢?第二支曲子写的是中年时代,在渔猎生活中,他看透了“荣华富贵难常在”。他视荣华富贵如尘埃,因为他看到尘埃在奔腾的春水中荡然无存。第三支曲子写了老渔翁怡然自得的生活,从不以漂泊不定为苦,反倒活出了诗情画意。 三支写“樵”的曲子,重在写“野心一片在风尘外”。“鼎湖修炼龙飞去,华表追思鹤不来”写人的生命终究要逝去,所以樵夫“今朝有酒今朝醉”,纵情于山水,看透人世间的浮华,可谓超然物外了。山林虽然也有危险,但也很神秘。樵夫不向往求仙却有着仙人的快乐,他不羡慕“凤阁鸾台”,因为自己“住山中别有天”。樵夫发现生活的无忧无虑源自于不攀比和不奢求。 三支写“耕”的曲子,写出了农夫达观知命的乐趣。这种乐趣有青年时“提壶对饮田塍上……唱吴歌信口无腔调”,有年纪大时的“又何须计较安排”和“绿树阴中一觉眠”。他不是懒惰地只恋田园风光,勤劳之下不但自给自足,又悠闲自得。 三支写“读”的曲子,表达无论是人生的哪个阶段,都不是为了追求功名。读书有着一般人不能品到的“个中滋味”,读书不是为了“把文章卖”,而是追求读书时的情感体验,追求一种心灵净化的感受。作者宁愿做安于贫困的颜回,也不想通过读死书去追求钟鼎玉食的生活。“玩诗画说圣贤”,表明这里的读书不是为了科举而学习经义,而是进行陶冶性情的文学艺术活动。那些为了功名而去读书的人又有多少如愿以偿呢?“要晓得八行丹诏,倒不如一片青毡”正是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所以他无论多大年纪都只是以读书为乐,犹如“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陶渊明。 这四种生活是作者的理想追求,都是在表达同一个主题,那就是不要把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看得太重。无论做什么职业都有着享受生活的乐趣,只可惜人们过于看重物质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上的享受。所以在曲子结尾作者感叹:“人间乐事多,世上知音少,叹人生恋浮名忙到老!”作者希望人们能够及时行乐,而不是为了浮名一生奔波。当然,正如“休道是终身作苦,少不得自有丰年”这两句,任何生活或职业都有辛酸和劳累。毕竟追求渔、樵、耕、读的真正乐趣,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外界条件。全曲借助这些向往,抒发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隐逸情结。作者肯定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和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却不主张过分追求奢华的物质享受。总之,全曲是作者精神世界的表现。 这首套数使用一个曲牌,形式上十分整饬,语言精于锤炼却不留痕迹。全曲不但风格优美,又极具诗情画意。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