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赋 李邕 |
释义 | 石赋 代有远游子〔1〕,植杖大野〔2〕,周目层岩〔3〕,睹巨石而叹曰:兹盘礴也〔4〕,可用武而转乎?兹峭峙也〔5〕,可腾趠而登乎〔6〕?观其凌云插峰〔7〕,隐霄横嶂〔8〕,峻削标表〔9〕,汗漫仪状〔10〕,划镇地以周博〔11〕,崛戴天而雄壮〔12〕,默玄云之暮起〔13〕,赩丹霞之朝上〔14〕。若使矗布长城〔15〕,嶷联高壁〔16〕,遏西戎而分塞〔17〕,截东湖而度碛〔18〕,张九州之地险〔19〕,蹙四夷之天隔〔20〕;固可以眇绝骄子〔21〕,遐阻勍敌〔22〕,归华夏之甲士〔23〕,却边荒之羽檄〔24〕。别有列在王庭〔25〕,地当文砌〔26〕,疑贞琬之粉泽〔27〕,艳重锦之光丽。承听政之梁柱〔28〕,纳进贤之阶陛〔29〕。匪徒夹植桃李〔30〕,因芳茝蕙〔31〕,降神女之徜徉〔32〕,拂仙衣之容曳〔33〕。若乃苔藓剥落〔34〕,雨露淋漓〔35〕,冰碧藻曜〔36〕,绘画纷披〔37〕。不邀代之所贵〔38〕,不欲人之见知〔39〕,罔怀金而则异〔40〕,曷剖玉而方奇〔41〕。至若危堞孤援〔42〕,悬门御冲〔43〕,出阵摧鹤〔44〕,乘城起龙〔45〕。砲与矢而飞雨〔46〕,磁当途而列墉〔47〕,金鼓为之沮气〔48〕,戈矛为之辍锋〔49〕。借如奕秋沉思〔50〕,蜀相兴图〔51〕,秉节制以全胜〔52〕,纵劫杀以论都〔53〕。鄙宋缄之谬识〔54〕,嘉禹凿之神模〔55〕。落五星而多懵〔56〕,坐千人而不孤〔57〕,惟磨砻之所取〔58〕,任圆方之自殊〔59〕。支空留于织室〔60〕,编尚想于兵符〔61〕。鸟何恨而填海〔62〕,山何言而望夫〔63〕。徒以贞者不黩〔64〕,坚者可久。卧如羊于山野,蹲似虎于林薮〔65〕,知作鼓之希声〔66〕,信为人之无偶〔67〕。梁架海以东注〔68〕,镇临江而南守〔69〕。庶投水而克成〔70〕,将补天而何有〔71〕?岂独砥砺利器〔72〕,盘踞真王〔73〕,镞来肃慎〔74〕,门通越裳〔75〕,屹特立以兴主〔76〕,驾能言以发祥〔77〕。迩开莲兮表华〔78〕,远倚剑兮疏梁〔79〕。保兹城而永固,结彼交而不忘。何止藏书入室〔80〕,勒篆离经〔81〕,翕湘川之飞燕〔82〕,伏昆池之骇鲸〔83〕。膏久服而颜驻〔84〕,碑一观而涕零〔85〕。岂如扣角匡坐〔86〕,且悲歌于白水;寻山小住〔87〕,止危途于翠屏而已哉〔88〕! 注释 〔1〕代:即“世”。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而作“代”。 〔2〕植:树立。大野:广野。 〔3〕周目:遍看。 〔4〕盘礴:据持牢固之貌。 〔5〕峭峙:峻峭耸立。 〔6〕腾趠(chào):腾越。 〔7〕凌云:高入云霄。 〔8〕嶂(zhàng):屏障似的山峰。 〔9〕标表:梢末。 〔10〕汗漫:无边无际之貌。 〔11〕周博:宽广,宏大。 〔12〕戴天:顶天。 〔13〕玄云:黑云。 〔14〕赩(xì):赤色。 〔15〕矗:耸立之貌。 〔16〕嶷(nì):高峻之貌。 〔17〕遏:阻止。 〔18〕碛(qì):浅水中的沙石。 〔19〕九州:中国。 〔20〕蹙(cù):接近。 〔21〕眇:远。骄子:古代称北方的匈奴。 〔22〕勍(qíng)敌:强敌。 〔23〕华夏:中国。 〔24〕羽檄(xí):羽书,指挑战书。 〔25〕王庭:帝王的宫殿。 〔26〕文砌:饰有花纹的石砌。 〔27〕琬(wǎn):美玉。粉泽:化妆所用的粉黛脂泽。 〔28〕听政:处理政务。 〔29〕阶陛:殿庭的台阶。 〔30〕匪徒:不仅。 〔31〕茝(zhǐ)蕙:白芷和蕙兰,皆香草名。 〔32〕徜徉(cháng yáng):徘徊。 〔33〕容曳:起伏。 〔34〕剥落:脱落。 〔35〕淋漓:沾湿。 〔36〕藻曜:文采。 〔37〕纷披:盛多之貌。 〔38〕代:世。 〔39〕见知:被人知赏。 〔40〕罔:不。怀金:怀揣金印。 〔41〕曷:何。剖玉:指卞和剖石为玉事。 〔42〕危堞(dié):危城。堞,城上如齿状的矮墙。 〔43〕御冲:防御敌人的冲击。 〔44〕摧鹤:指石子如鹤纷飞以摧杀敌人。 〔45〕起龙:如龙飞起。 〔46〕砲:古代以机发石的战具。 〔47〕墉(yōng):城墙。 〔48〕金鼓:金钲和鼓,用以止军和进军。沮(jǔ)气:泄气。 〔49〕辍(chuò):停止。 〔50〕奕秋:传说中善下棋者。 〔51〕蜀相:诸葛亮。 〔52〕节制:节度法制,此指军律严整之师。 〔53〕劫杀:围棋术语,劫争和吃子。都:美。 〔54〕缄(jiān):封闭,闭藏。 〔55〕“嘉禹”句:相传大禹治水,曾在山西河津县西凿为龙门。 〔56〕懵(měng):糊涂。 〔57〕“坐千人”句:指禹凿之龙门而言。 〔58〕磨砻(lóng):摩擦。 〔59〕自殊:自别。 〔60〕“支空”句:指石曾做织女的支机石。 〔61〕兵符:兵书。 〔62〕“鸟何”句:精卫填海。 〔63〕“山何”句:传说昔有贞妇,其夫从役,妇携子饯送北山,久望夫而化为立石。 〔64〕黩(dú):蒙辱。 〔65〕林薮(sǒu):山林水泽之间。 〔66〕作鼓:相传周宣王时有石鼓,上刻史籀所作的纪功颂。 〔67〕“信为”句:可以做成石人。 〔68〕“梁架”句:可以做成石梁。 〔69〕“镇临”句:可以临江而建为石城。 〔70〕庶:希望。 〔71〕补天: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72〕砥砺(dǐ lì):本指磨石,引申为磨砺。 〔73〕盘据:盘结据守。真王:正式受封的王。 〔74〕肃慎:古民族名。 〔75〕越裳:古南海国名。 〔76〕屹:高耸之貌。 〔77〕能言:能言鸟,即鹦鹉。 〔78〕迩(ěr):近。 〔79〕疏梁:疏通的山梁。 〔80〕藏书入室:古代藏图书档案之室曰“石室”。 〔81〕勒篆:刻篆文于石。离经:分章断句。 〔82〕翕(xī):聚合。 〔83〕昆池:昆吾溪。 〔84〕膏:驻颜膏。颜驻:容颜不衰老。 〔85〕涕零:泪落。 〔86〕扣角:敲打牛角。匡坐:正坐。 〔87〕白水:水名。 〔88〕翠屏:苍翠如屏之山。 鉴赏 李邕(678—747),字泰和,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李善之子,李善注《文选》,李邕为之补益。武后末年,官左拾遗;中宗立,擢为秘书监。韦后乱政,因李邕与张柬之交好,出为南和令,贬富州司户参军。韦氏乱平后,召拜为左台殿中侍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复贬舍城丞。玄宗即位,召为户部郎中。为姚崇所恶,左迁为括州司马,又起为陈州刺史。仇人诬告其贪赃枉法,他又被贬为遵化尉。后历任澧州司马、北海太守等,因称之为李北海。天宝六载,被李林甫、吉温等诬陷,杖杀而死。李邕历事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皆以正直敢言为权奸所忌,故数起数落。他的文章、书法在当时颇有盛名,卢藏用曾说他如干将莫邪,难与争锋,但终虞伤缺耳。后果为奸人所害。李邕甚有“重义爱士”之名,当时著名诗人李白、高适、杜甫等皆尊之为文坛先辈。有《李北海集》,其赋今存五篇,以《石赋》、《鹘赋》两篇为优。 这篇《石赋》,以“远游子”(当为自称)亲见巨石发感慨而起笔,写了这巨石的雄伟峻峭,紧接着从巨石的功用着眼,笔酣墨饱地从各个方面进行了铺陈:先写可以用石筑成长城高壁,可以阻挡强敌的侵略,又写可以建造王庭,以听政纳贤;还写了可以筑城墙,作炮矢冲锋御敌;还用众多有关石的典故,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望夫成石等等,对石进行了吟咏。作者写的是石,抒的是情,表现的是自己像石一般的性格特征,可以说是一幅生动的自我写照,也借石抒发了他的磊落不平之气。南朝陈时的陈正见也写有《石赋》,从赋中的用典看,李邕很可能是读了陈作后的和作。但陈作似乎只是堆砌了一些有关于石的典故,缺乏生气,缺乏感情,而李作却不同,是从石的功用着眼,借石以抒情,把石写得生气勃勃。“贞者不黩,坚者可久”,作者的品德和性格像他笔下的玉石一样永久不灭。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