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沁园春 汪莘
释义

沁园春

忆黄山

汪莘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亲曾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当年黄帝浮丘,有玉枕玉床还在不?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谁知此,问源头白鹿,水畔青牛。

鉴赏

在宋词中,写黄山的作品极少,而写得好的也只有汪莘这一首,可谓凤毛麟角,不可多得。词的上片,描绘黄山的清奇之美。开头三句,从大处落笔,描绘出黄山的总体画面。如词人在另外两首黄山词中所写:“仙峰六六,满堂峭峻,仙溪六六,绕屋潺湲。”“三十六峰云嶂,三十六溪烟水,三十六壶春。”云峰烟溪,千姿百态,景色清幽,长年凉爽如秋,故曰“长锁清秋”。接下去的四句,采取分镜头写法,描写黄山“云烟竞秀”“瀑布争流”的奇丽风光。在这四句中,领格字“对”字逆入有势,它将词人带进画面,使他面向黄山奇景。此字领起四个四字句,一二、三四句各为一组,分写孤峰绝顶云烟缭绕之美和悬崖峭壁瀑布倾泻之美。而一三、二四句又是隔句对仗,把孤峰云烟、悬崖瀑布的山水景观组合成奇妙的图画,极富山水意趣。词人爱黄山,屏居山中,随时游览,即使在春寒料峭的正月,也不曾间断,故而写了“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第一句隐含着古代仙人浮丘公的故事。相传他曾在炼丹峰的炼丹洞里炼过仙丹,那里有两桃,毛白而色异,又有石花形似桃花。第二句暗点黄帝的故事。相传黄山轩辕峰下的采芝源,曾是轩辕黄帝采灵芝的地方。这里写洞里桃花、仙家芝草,既写出黄山异景,也点带出它不寻常的经历。深山灵秘,强烈地吸引着词人,所以在初春正月,雪过天晴,便踏雪乘兴游山了。那洞里桃花、仙家芝草已经很奇异了,而“龙潭白昼,海涌潮头”的壮丽景色更是令人叫绝,因着意用“亲曾见”三字点明是亲眼所见的实景,而不是耳闻虚传。所说的“龙潭”,指白龙桥下的白龙潭。在那里,白云溪受容众壑之水,泻入深潭。每逢大雨滂沱之时,潭中之水有如雷辊霆击,虎啸龙吟,其势汹涌腾跃,如同海潮翻滚,白浪蹴空,令人魂魄摇荡,不敢逼视。这种壮观场面,在春雪消融时也同样可以见到。词人的描写,虽只“海涌潮头”四字,但已写足它的巨大势头和声威,用笔简洁而形象生动。

词的下片,写黄山的神奇之美。过片两句,用“当年”二字提引,点明追述之意,仿佛黄帝、浮丘公确曾栖身黄山。相传,在遥远的古代,浮丘公曾来黄山炼得仙丹八粒,黄帝服其七粒,于是同浮丘公一起飞升而去。至今,在炼丹峰上,浮丘公炼丹所用的鼎炉、灶穴、药杵、药臼等依稀可辨,峰下的炼丹源、洗药溪仍然流水潺潺。灵山仙迹,神奇动人。可是,词人不问这些,而独独问起玉枕、玉床,大概别的灵迹都已看到,而枕卧之具却未曾寻得。想象之中,这本是应该有的,如今不见了,却不肯直说,而故意摇曳笔姿,问出“还在不(否)”三字,既亲切自然而又别有一种情趣。接着,词人冥思遐想,进入神话的浪漫境界,写出了“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前两句写天帝之想,后两句写蜃楼之景。这四句也是工巧的隔句对。天都峰是黄山主峰之一。其高度虽略低于莲花峰和光明顶,但它风姿峻伟,气势磅礴,拔地耸天,雄冠群山,相传是天之神都,是天帝会见神灵的地方。所以当词人遥对天都月夜,翘首凝望之时,隐约间似闻天乐凤管之声。后两句中的“翠微”,指黄山后海的翠微峰,为黄山三十六大峰之一。山上古木参天,修竹遍地,郁郁葱葱,苍翠可爱,故名之曰“翠微”。相传那里有巨蜃,能吁气作楼台城郭之状,谓之蜃楼、龙楼。所以当翠微霜天拂晓、晨光微曦之际,词人仰首遥望,盼望着能见到浮现于高空的“龙楼”。其实,这是多见于海上的海市蜃楼。大自然是神秘的,黄山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然而这一切毕竟都是遥远的过去的事情。词人游黄山时,虽见灵宅仙窟遗迹犹存,可是已非昔日风貌。想到这里,自然有渺茫怅惘之感,于是写出了:“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大意说:浮丘公提炼丹砂的石穴之色,虽依然长红,可是丹炉火尽,早已冷却了,又怎能得到灵丹仙方,早报修炼成仙的消息呢?问到这谜一样的事情,自然无人能答,似乎难以写下去。然而词人却别具艺术情思,点借仙物,写出最后三句:“谁知此,问源头白鹿,水畔青牛。”“谁知此”三字,是就上句所问再作一番绕旋,而不即刻作出回答,像是“千呼万唤始出来”,饶有韵味。究竟有谁知道这些服丹成仙的事呢?词人说只有去问源头的白鹿和水畔的青牛。显然,这白鹿、青牛定非寻常之物。原来,相传浮丘公曾在黄山石人峰下驾鹤驯鹿,留下了驾鹤洞、白鹿源的遗迹。词人所要问的源头白鹿,大概就是当年浮丘公驯化过的,它自然该知道仙人的灵秘。那么,水畔的青牛呢?它也不是人间的俗物。相传翠微峰下翠微寺左的溪边有一牛,形质迥异,遍体青色,一个樵夫看中了,想要前去牵回家,忽然间青牛入水,渺无踪影。从此,那条溪水便称为青牛溪,至今仍在。这头青牛,看来也应多少知道些仙人修炼的故事。可是词人却以拟问的语气点出白鹿、青牛,作为词的收结,就显得辞尽而意未尽,含有无穷的趣味。可以想见,词人饱览黄山风光,领略河山之美,冥想这些美丽动人的传说,也足以尽其诗兴游情了。

在这首词中,词人仿佛在读者面前敞开了一座神界仙山,想象丰富,情思卓异,笔端万象,现大千之景,作诡奇之语,令人目不暇接,耳不胜听。所写山水之景是实,神话传说是虚,虚实紧密糅合,使黄山山水充满神奇色彩,使神话传说宛然实有其事,妙趣横生,令人神往。明程敏政《游黄山记》说:“黄山之为景也,非太白之句不能当其胜,非摩诘之图不能尽其变。”汪莘这首辞采飘逸的黄山词,不在太白、摩诘之下,足可与名家相抗。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0:4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