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双调·折桂令】下第嘲友人乘独轮车(四首其一) 冯惟敏
释义

【双调·折桂令】

下第嘲友人乘独轮车(四首其一)

冯惟敏

问先生归计如何?也不张旗,也不鸣锣。小小车儿,低低篷子,款款折磨。蜷的个腿偎腮软瘫做一朵,敦的个手搥胸世不得通活。怕待奔波,且谩腾挪,只落的两眼迷离,四鬓婆娑。

鉴赏

这组《下第嘲友人乘独轮车》共四首,描写了下第者落魄而归的窘相。此首是第一首,写友人落第铩羽而归的情状,描绘出一幅士人落第归乡的生动画面。名落孙山,自然无颜见江东父老,只好低调再低调,在“低低篷子”的“小小”独轮车中颠簸着回乡。作者在这里不经意地用了一个对比:得第者自然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见唐孟郊《登科后》),又“张旗”,又“鸣锣”,但这些荣耀与下第者无缘,他们只有避开众人,乘着小小的独轮车悄无声息地离去。蜷缩在这“小小车儿”中,“腿偎腮”“手搥胸”,实在是狼狈不堪。“怕待奔波,且谩腾挪”,看来这样的狼狈恐怕已不是第一次了,因为整个人都被这科举弄得“两眼迷离,四鬓婆娑”。通过貌似戏谑的白描手法刻画出下第士子的心态,可谓穷形尽相。

题中用了“嘲”字,表示海浮对友人的戏谑,整首小令体现出幽默诙谐的风格。读者诸君也许会想:冯惟敏拿友人的不幸开玩笑,也太不厚道了吧?如此,则证明你并未真正读懂这首小令。联系海浮自身经历,一个七次会试不第的人,哪有资格嘲笑友人?与其说“嘲友人”,毋宁看作是海浮自嘲。如果把此曲和海浮的杂剧《不伏老》对读,会发现此曲描绘的落第举子与《不伏老》中梁颢落第的情景极为相似。戏谑的言辞背后,包含的是作者乃至广大士子科场不遇的辛酸。法国作家莫泊桑曾说过:“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往往会笑的”,读海浮此曲,亦应作如是解。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1: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