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铜雀瓦赋 陈维崧 |
释义 | 铜雀瓦赋〔1〕 魏帐未悬〔2〕,邺台初筑〔3〕,复道袤延〔4〕,绮窗交属〔5〕。雕甍绣栋〔6〕,矗十里之妆楼;金埒铜沟〔7〕,响六宫之脂盝〔8〕。庭栖比翼之禽〔9〕,户种相思之木〔10〕。 注释 〔1〕本篇选自《陈检讨集》。铜雀:台名,曹操所筑,上有楼,铸大铜雀,高一丈五尺,置于楼巅。故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古邺城西北隅。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卒,遗嘱中有:“吾死之后,……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 〔2〕魏帐未悬:指曹操生前。 〔3〕邺台:即铜雀台。因铜雀台筑于古邺城,故名“邺台”。 〔4〕复道:指楼台上的通道。 〔5〕绮窗:雕画美观的窗户。 〔6〕甍(méng):屋脊。 〔7〕金埒(liè)铜沟:埒,矮墙。金埒铜沟,此比喻奢侈。 〔8〕脂盝(lù):盝,古代的一种盒子。脂盝,妆具名,即脂粉盒。 〔9〕比翼之禽:《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不比不飞,名曰鹣鹣。”常用比喻夫妇。 〔10〕相思之木:木名。旧题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上:“昔战国时,魏国苦秦之难。有以民从征戍秦,久不返,妻思而卒。既葬,冢上生木,枝叶皆向夫所在而倾,因谓之相思木。” 〔11〕 〔12〕柏梁:汉时台名。旧址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长安故城内。 〔13〕局蹙:狭窄。 〔14〕无何:没有多久。渺渺:远。 〔15〕离离:凄伤。 〔16〕粉黛:妇女化妆品,粉以傅面,黛以画眉,因代指妇女,此借喻为美女。 〔17〕二八:16岁,谓年轻女子。蛾眉:眉细长柔美如蚕蛾,用以形容美女之眉,此借代指美女。 〔18〕弹棋:棋名。 〔19〕杨林之罗袜:杨林、罗袜均借用《洛神赋》中词语。杨林,《洛神赋》为“阳林”,李善注:“阳林,一作杨林,地名。生多杨,因名之。”罗袜,代指美人。 〔20〕西陵:曹操墓所在地。见注(1)所引曹操遗令。 〔21〕激:迅疾。矢激星移,比喻往事一去不复返。 〔22〕黄初:魏文帝年号(220—226)。 〔23〕漳流:即漳河,流经河北、河南边境,古铜雀台即建临其上。 鉴赏 这篇吊古抒情小赋,仅32句165字,别具匠心,堪为赋史名篇。整篇赋虽短小,但作者充分发挥四六排比的优势。篇中多为整齐对偶的句式,毫无呆板的感觉。作品内容充实,无论是写兴,还是写亡,都显得气魄雄浑,令人心魂悸动。历来吟咏铜雀台或铜雀伎的诗文,皆因缺乏气魄和震慑人心的力量而显得平淡,难以与此赋媲美。此赋作者犹如一个楼房设计师,“基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使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李渔《闲情偶寄》)。整篇赋选材精细,结构紧凑,组织严密。大小高低、楼人木鸟、风雨河流、自然山水,人情物态,无不跃然纸上。鲜明的形象,更有助于作者篇末感慨的抒发:“只有千年遗瓦在,曾向高台覆玉颜。”统观全篇,一字一句都经作者反复锤炼,因而虽短小而内容丰富,是陈维崧赋作的代表,在抒情小赋中可谓上品。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