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铜雀妓 徐熥 |
释义 | 铜雀妓 铜台遗令在,玉座主恩非。旧曲流哀管,余香散舞衣。 穗帷空寂寞,罗绮失光辉。日日西陵望,君王归不归。 鉴赏 《铜雀妓》为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陈·张正见《铜雀台序》云:“一曰《铜雀妓》。《邺都故事》曰:魏武帝遗命诸子曰: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南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余香可分诸夫人,不命祭吾。妾与伎人皆著铜雀台,台上施六尺铜床,下帐,朝晡上酒脯之属,每月朝十五,辄向帐前作伎,汝等时登台,望吾西陵墓田。……按铜雀台在邺城,建安十五年筑,其台最高,上有屋一百二十间,连接榱栋,侵彻云汉,铸大铜雀置于楼颠,舒翼奋尾,势若飞动,因名为铜雀台。《乐府解题》曰:后人悲其意而为之咏也。” 历来咏此题者甚多,或慨叹人生如寄、万事皆空:“宫中歌舞已浮云,空指行人往来处”(刘长卿);或批判魏武的骄奢淫逸:“魏主矜娥眉,美人美于玉。高台无昼夜,歌舞竟未足。盛色如转圜,夕阳落深谷。仍令身殁后,尚足平生故”(刘商);或歌颂铜雀妓对曹操的多情:“君恩不再重,妾舞为谁轻”(王适);或痛悼铜雀妓的孤苦无依:“妆容徒自丽,舞态阅谁目。惆怅穗帷前,歌声苦于哭”(欧阳詹);或悲悯铜雀妓的满腔怨恨:“月色空余恨,松声暮更哀。谁怜未死妾,掩袂下铜台。”(梁氏琼)徐熥此诗虽亦属抒怨之作,但其构思与梁氏之作颇不相同。 此诗所写铜雀妓,感情比较复杂,幽怨、怀旧交织一起。首联是说,魏武铜雀台的遗令犹然在耳,但他真正的恩爱已不复在。因为曹操在遗嘱中曾说:“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安置)铜雀台,善待之。”(见《曹操集译注》)铜雀妓对这一点是很感激的,自然会产生这种怀念之情。次联是说,魏武分给诸夫人的余香还从舞衣上散发出来,但他早已作古,因此在演奏他生前的旧曲时,管弦上流淌着哀伤。这一联充满怀旧之情。三联是说,如今铜雀台上的六尺床上,只有 徐熥此诗,从多方面揭示了铜雀妓复杂的感情,确实比其他抒写单一感情的作品更有深度。再加上此诗前三联对仗精工,尾联有悠然不尽的余韵,因而更加耐人寻味。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