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
陆氏
钟繇[1]尝数月不朝会,意性异常。或问其故,云:“常有好妇来,美丽非凡。”问者曰:“必是鬼物,可杀之。”妇人后往,不即前,止户外。繇问何以,曰:“公有相杀意。”繇曰:“无此。”乃勤勤呼之,乃入。繇意恨恨[2],有不忍之心,然犹斫之,伤髀[3]。妇人即出,以新绵拭血,竟路。
明日,使人寻迹之。至一大冢,木中有好妇人,形体如生人,著白练衫,丹绣裲裆[4],伤左髀,以裲裆中绵拭血。叔父清河太守[5]说如此。
〔注〕
[1]钟繇(151—230):字元长,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仕汉魏,官至太傅,精书法。
[2]恨恨:惆怅。
[3]髀(bì):股部;大腿。
[4]裲裆(liǎnɡ
dānɡ):背心。[5]清河太守:指陆云。清河,郡名,汉置,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
本篇选自陆氏《异林》。《搜神记》《幽明录》皆采此事,文字稍异。
小说描写了一段人鬼之间的恋情。故事说的是钟繇有一阵子与一位美丽非凡的女人来往,性情发生变化。朋友得知后,断定这是一个鬼怪,要钟繇杀了她。当美女再来造访时,钟繇心怀不忍地举刀砍伤了她。第二天寻着血迹找去,果然在一个大坟墓中发现了那个受伤美人的尸体。
这篇作品反映了古人的鬼怪观念以及讲究保精养血的中国男子的性恐怖意识。小说中妖鬼祟人的故事可以说举不胜举。直到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画皮》,情节与本篇仍极相似。只不过在蒲松龄笔下,王生执迷不悟,终于被女鬼所害。
其实,人鬼之恋也是当时小说家津津乐道的。《列异传·谈生》中委身于谈生的女鬼就善良温顺,十分动人。就本篇而言,它所描写的女鬼也并不是那么可怖可憎的,至少作者没有渲染这一点。她实际上没有加害钟繇。在明知钟繇有相杀之意时,仍经不住钟的勤勤呼唤,表现得似乎很多情,其内心活动在作者简约的笔墨中隐隐流出。另外,在传统的鬼观念中,鬼是无影无形的,本篇的女鬼不但形体如生人,而且也能受伤流血。一个孤栖于荒冢的女鬼为了享受生人的幸福,终于付出了血的代价,也是令人叹惜的。
因此,本篇作品的感情心态,在晋人,当是偏于不为媚人鬼怪所惑一面的;在后人,却不能不生出些异样的同情和遐想来。人鬼殊途固然是造成悲剧结局的原因,但人之好色薄情、致使懦弱女子遭到伤害,又让人寒心。鬼怪故事的文化内涵总是一言难尽的,这也为小说家提供了发挥的余地。
(刘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