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虞美人(梳楼) 蒋捷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虞美人

蒋捷

梳楼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词写羁旅他乡,凭栏伤怀,思归念远的心情。首二句登临即景。杨柳如丝,细雨绵绵,霏霏雨幕中,柳丝轻拂。远处烟雨笼罩,呈现出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这二句,一近景一远景,一工笔细描,一简笔勾勒,词人运用了画家的艺术笔法,描摹出江南春雨特有的景致,犹如一幅秀雅的水墨图。“丝丝”这一叠词,看似平常,其实颇见巧妙:既逼真地再现了柳枝随风婆娑起舞的柔姿,也生动地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暗衬倚栏人愁绪的万缕千丝。由于词人把握准了柳丝、细雨的特征,写出了两者的天然神韵,因而起句尽管重复出现了“丝丝”一词,却并不使人觉得累赘。相反产生了特定的渲染效果,使词具有丰富的内涵。从音调上讲,这两个叠词协畅自然,念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楼儿忒小不藏愁”,转入触景伤怀的心理表现。写愁难,因为是一种抽象的思绪情感,很难捉摸,所以,诗词中或有以水喻愁之多的,或有以舟载不动喻愁之重的。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皆运用生动的比喻使无法捉摸的愁情具体化、形象化,成为可感的物质。蒋捷此句则以“楼儿忒小”藏不下作喻,和以“水”“舟”作喻有异曲同工之妙。句中的“藏”字,表现了词人对如许愁苦的隐忍、按捺。但以其愁太多,楼儿忒小,藏不胜藏,因而这“愁”便冲出小楼,“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了。“几度”一词,渲染了词人思情的执著与痴迷,感情色彩显得更浓重。下片“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是词人在急切盼归不成之后的心理活动。前句点明题旨,词人凭空拈来一个“天怜”,把客愁乡思表现得更加突出,意思更深了一层。但“天”怜则怜矣,却不能赐以归舟,而只能“借与花消遣”。“借”字用得不同凡响,客居他乡,花非我有,以花消愁,也只能“借”之而已!这两句,一“怜”一“借”,自怜自悯,自我安慰,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孑然之苦,以及思乡怀人、愁苦难消的复杂心理活动。“海棠”两句,承“花消遣”而来,化用韩偓“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诗意。这两句连轴而下,辗转多姿,曲尽其愁。海棠临槛(栏杆),红绿相映,而细雨中的海棠,颜色更非一般。唐郑谷咏海棠诗有“秾丽最宜新着雨”句,宋范纯仁海棠诗亦有“濯雨正疑宫锦烂”句。词人在这里写的也正是雨中海棠。从字面上看,词人本欲赏花遣愁,但映入眼帘的,偏又是竞相吐艳的红海棠!联想自己久滞客中,韶华渐老,思乡自怜之情,油然而起。显然,词中写海棠的真正用意,却是写愁。王夫之《薑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词人在这里正是以乐景写哀,用的正是这种增一倍的反衬手法。所以,貌似红绿满眼,实际上却暗含了苏轼海棠诗“雨中有泪亦凄怆”的句意。何况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又是那寒森森的晚风呢!显然,这是一个婉转含蓄、余意不尽的结句。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抒情词中因情设景、以景生情的艺术手法,又由于词人的匠心独运,直使这首小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词起笔两句描摹的景物,一点一染,纷纭迷离,即与词人羁泊他乡凄迷愁苦的心境相吻合,使词一开头便染上了思归的伤感情绪。但词人写愁,却不明说愁多,只说“楼小”,且以“忒”字加以强调,其愁之多,便不言而喻。“几度”一句,特设“云”“舟”以写归思,下字运意,更见新巧:不说自己思归,却说“愁”飞出小楼,随云驾雾去“觅归舟”,且以“几度”加倍表现,这种用笔,看似平淡,但意蕴深婉,不能不说是词人匠心独运之处。至于借乐景以写哀愁,用笔之妙,已略如上述。凡此,皆为后世抒情词的写作提供了经验。此词另一特点,是语言的素淡清新。全词除“海棠”句外,皆不事藻饰,不事设色,句句明白如话,自然流畅,无一句不妥溜,无一句有艰涩造作之态。其实,像“楼儿忒小不藏愁”三句的写愁,“才……却又……”的连贯转折,显然是经过反复锤炼的。杨慎《词品》说:“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妙者难。”这首词却做到了炼句而精巧,平淡而入妙。

(马以珍)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