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南浦(春水) 王沂孙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南浦

王沂孙

春水

柳下碧粼粼,认麹尘乍生,色嫩如染。清溜满银塘,东风细,参差縠纹初遍。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 葡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帘影蘸楼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沧浪一舸,断魂重唱蘋花怨。采香幽泾鸳鸯睡,谁道湔裙人远。

自然景物永远同人们的生活相联系,人们对自然景物有意无意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随时有不同的美感享受。有时是在行旅过程中,在欢会中,在恋情中;有时又是在离别中,在孤独中,在相思中。因此咏物中常以回忆中印象最深的生活情思相衬映,才能写出自然景物的美的形象,不用正面说,就能让人知道写的是什么,并能深入人们心灵奥秘,取得应有的共鸣。王沂孙的《南浦》咏春水,就具备上述特点。

春水是让人迷恋的,唐严维诗“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就是诗中名句。王沂孙这首词写春水的美,也伴有回忆和相思。

上片是思念离别了的妻子。起三句:“柳下碧粼粼,认麹尘乍生,色嫩如染。”写杨柳阴下,清澈碧色水波荡成的鳞纹。麹尘,酒曲上所生之菌,嫩黄色,和春水相似。所以说春水看起来像麹尘刚生出来的颜色,嫩绿带黄,似乎是染成的一样。范成大《谒金门》词“塘水碧,仍带麹尘颜色”,也是形象写出春水的嫩绿的。

后面三句写:“清溜满银塘,东风细,参差縠纹初遍。”首句用梁简文帝《和武帝宴诗》:“银塘泻清溜。”縠是绉纱,蔡伸《醉落魄》:“波纹如縠,池塘雨后添新绿!”三句是山石上溜下的清水溢满如银色的池塘,温和的春风徐徐拂过,整个池塘层层地吹起縠纹。词到此全面写出了水的新春色泽和细细的波纹,然后引起回忆别家时的层层情景。

“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南浦,这里泛指送别之地。此句写过去送别她的时候,她的翠眉照影映在浅波中,近似陆游《沈园》诗的“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回忆重点还是放在春水上。下二句紧承昔游回忆:“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如今重到却是春水满溢时候,季节不同,水面上又添上几片落花。王沂孙还有一首《南浦·春水》云“弄波素袜知甚处,空把落红流尽”,与这二句意思相近,就是说伊人不见,前迹都迷,只有流水落花,春光被辜负了。

下片再展开眼前活泼清新的春水境界、春水画面。“葡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宋词多用葡萄酒色状水色之澄绿。叶梦得《贺新郎》:“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葛胜仲《水调歌头》:“影落葡萄涨绿。”这里描写春水颜色,像葡萄酒的色泽,加上水面轻鸥正拍打翅膀飞,还杂着翩翩乳燕,画境更自然,更优美。

下面就又引入相思,但句句有水。开始句“帘影蘸楼阴”。词人多喜欢用“蘸”字,意思就是说小楼倒影,包括帘影都浸蘸在池塘水里。词人看到水中楼帘倒影,也想起落于水中的相思的眼泪,所以接着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周邦彦《还京乐》写水也有“任去远,中有万点相思清泪”语。

下二句:“沧浪一舸,断魂重唱蘋花怨。”“沧浪一舸”指离人江上乘舟远行。“断魂重唱蘋花怨”指令家中采蘋人魂断的相思幽怨。梁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就是写采蘋时怨故人不归的。晚唐徐夤读柳恽诗后写:“采尽汀蘋恨别离,鸳鸯㶉鶒总双飞。月明南浦梦初断,花落洞庭人未归。”这都是蘋花怨词。这句是想象妻子采白蘋于汀洲时重唱起相思怨词。

结尾云“采香幽泾(一本作径误,南方有通水流的地方多名泾)鸳鸯睡”,即徐夤诗意,采蘋的幽泾边鸳鸯成双睡卧,就使怨妇难以自遣。“谁道湔裙人远”,意思是说旅外的人,有谁肯想着湔裙人在遥远的家乡。“湔裙”也是点出春水的。六朝唐宋风俗,三月三日在水中洗裙裳,作祓除。梁简文帝《和人渡水》诗:“婉娩新上头,湔裙出乐游。带前结香草,鬓边插石榴。”贺铸《忆秦娥》:“湔裙淇上,更待初三。”自“沧浪一舸”起到末尾,都是写想象中妻子对自己的相忆相怨。总起上下片来说多是通过离情写春水。

词一字不提春水,然而句句贴切春水,除直接为春水涂色,如碧粼粼、麹尘、银塘、縠纹、葡萄绿外,回忆处也都是春水画境,像翠眉照影、涨绿残红、采蘋、湔裙等也是春水的美的形象,而且有生活画、风俗画意味。

王沂孙笔下的大自然,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并且他多方面加以点染,又有美好的情操,这就是他这一首词的成功处。

(王达津)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