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南浦 鲁逸仲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南浦

鲁逸仲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阑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余恨倚黄昏。

本词写旅夜乡思。

上片通过听觉和视觉构成四幅各具特色的画面,即画角谯门、飞雪孤村、冷落酒市和寒夜惊雁。首句“风悲”两字刻画风声。风中带来阵阵角声,那是谯门上有人在吹《小单于》乐曲吧。画角是涂有彩绘的军中乐器,其声凄厉;画角飞声,散入风中,又曾经触动过无数旅人的愁思,“风悲”两字极为灵动传神。秦观《满庭芳》中对角声之哀也曾有描写:“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一“落”字见得谯楼之高,风力之劲,并且还表达出旅人心头的沉重之感。此角声当是暮角。柳永《迷神引》云:“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柳词接楚江晚泊而言,此词则于孤村投宿前表述,引出后文夜景。

“投宿”两句写途中飞雪。“骎骎”形容马在奔驰,又上承“投宿”,使旅人急于歇脚的心情跃然纸上;下启“飞雪”,点出急于投宿是因为风雪交加。“飞”字形容漫天雪花飘舞之状,而“满”字又着力画出村子之小而且孤。“酒市”三句是入村以后的景象。灯火阑珊,人迹稀少,可见雪大且深,也衬托出夜间旅舍独处之冷清,所闻者唯有乱叶扑窗之声。“舞纷纷”写落叶之多和风力之急。“骎骎”、“飞”、“满”、“舞”都是动字;“骎骎”在句中不仅状客观之物,而且还能传主观之情;由此可见作者对字、词、句的推敲斟酌。《白雨斋词话》极为赞赏这点:“此词遣词琢句,工绝警绝,最令人爱。”

“送数声”三句是客舍夜坐所闻。雪夜风急,忽闻雁声。雁群入夜歇宿在沙渚芦丛之中,遇到外物袭击,由守卫的雁儿报警,便迅速飞向长空。“乍离”句即是写这种情况。“嘹唳”句说的是雁群受警后穿过密布的冻云飞向高空,鸣声高亢曼长。雁儿多在高空飞行,白天远望可见,夜间则从鸣声得知。杜牧《早雁》诗有云:“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云外,言其飞得高也。而卢纶《塞下曲》写的就是雁儿夜惊:“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单于战败后想趁黑夜逃遁,途中惊动了雁群,雁儿惊飞云外时的鸣声使追逐者得知单于的去向。本词所写的是南归途中的雁儿,在夜间受惊高飞时的鸣声,扣动着旅人的心弦,无限乡思,黯然而生,词意至此由写景转入下片的抒情。

下片另开境界,由雪夜闻雁转为月夜思乡,委婉地铺写相思情意。“好在”句是说风雪已止,云雾未散,朦胧中透现半痕淡月。“好在”指月色依旧。“无处不消魂”,描绘客居夜思,月色依稀当年,望月生情,不禁黯然魂消。“故国”两句,诉说由于故园之梅以及穿着绿罗裙之人,使他眷恋难忘,因此频频入梦。“故国”,即“故园”,周邦彦《兰陵王》中就有“登临望故国”之句。“愁损”两字,怜念梦中伊人亦为相思所苦,语意曲折。

“为问”两句上承“故国”句,是以设问将梅拟人化,将枝上蓓蕾比拟为泪珠。试问那暗香浮动的花枝,是否也是为了相思而泪痕点点?末两句又上承“愁损”句,设想对方,由己及人。自己在客中归梦梅花,愁绪满怀,想伊人在故园赏梅忆人,泪滴枝头,正如牛峤《菩萨蛮》中所云:“愁匀红粉泪,眉剪春山翠。何处是辽阳,锦屏春昼长。”薄暮时分,她斜倚屏风想起远方旅人;他遥忆故园,应亦是余恨绵绵,难以消除吧!

(潘君昭)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