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沁园春 陈人杰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沁园春

陈人杰

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有山川草木,纵横纸上;虫鱼鸟兽,飞动毫端。水到渠成,风来帆速,廿四中书考不难。惟诗也,是乾坤清气,造物须悭。 金张许史浑闲,未必有功名久后看。算南朝将相,到今几姓;西湖名胜,只说孤山。象笏堆床,蝉冠满座,无此新诗传世间。杜陵老,向年时也自,井冻衣寒。

我国古典诗歌摅写“忧愁”的作品特别多,诗仿佛是诗人穷途末路的标志。钟嵘在《诗品序》中自“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以下,列举了六种人们的不幸遭遇,这些遭遇给当事者带来的痛苦,都要借助“陈诗”“以展其义”、“长歌”“以骋其情”。这样才能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钟氏的论断把文学创作与作者的不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使得一些庸俗的士人视文学著作为不祥之物,认为它会导致灾难,即所谓“不有人咎,必有天殃”。因此北宋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说:“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颠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驳斥了诗能使人“穷”的论点,也解释了诗人为什么在“穷”时多能写出优秀作品。这里所指的“穷”是穷通之穷,即政治上没有出路。作者从这段话中受到启发,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下了这首词。

“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作者指出诗并不使人“穷”——显达的反面,有人说得到优美的诗句胜于得到好官呢!这里是化用唐郑谷《静吟》“相门相客应相笑,得句胜于得好官”句,作者对郑谷语是充分肯定的。词的开篇就以简单而明确的语言,把作诗和作官对立起来,并且强调了诗和诗人的价值,这是我国古代优秀作家在各种艰难条件下能够坚持不懈进行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有山川草木,纵横纸上;虫鱼鸟兽,飞动毫端。”此四句化用上述欧阳修之语,言诗人胸中蕴藏着广大世界,笔端能驱使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万事万物无不可入诗篇。这里的“纵横”和“飞动”两个词语非常传神,把郁郁苍苍的山川草木和生意盎然的虫鱼鸟兽表现得十分充分,勾勒出气象万千的艺术形象世界。“水到渠成,风来帆速,廿四中书考不难。”“考”,吏部每年对官员考察,任满一周年为一考。中书即中书令,唐代中书省最高长官,为宰相。唐中叶时郭子仪一身系国家安危者三十余年,累官至太尉、中书令,封汾阳王,号“尚父”,权倾天下,其中为中书令之时间最长,得二十四考。这些不仅为世俗的目光所羡慕,即在正统史家看来也是难能可贵,可是作者用“水到渠成,风来帆速”两个浅显而形象的比喻,言其为客观形势促使而成,即通常所谓“时势造英雄”,并不难至,也没有什么可珍异之处。对于传统上所公认的忠臣良将,作者尚如此看待,那么那些因人成事的宵小奸佞则更不在他的眼下了。作者如此用笔,目的还在于衬托诗人之难得,并进一步把为官和作诗来进行比较。作到大官都不难,什么才难呢?作者答道:“惟诗也,是乾坤清气,造物须悭。”“清气”指俊爽超迈之气,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指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他认为文章随作者气质不同,分清浊二体。这里作者把秉沉浊之气者摒出诗人行列,认为诗是天地间清气的集中表现,因此,造物者是吝于给予的。言外之意是诗才难得,只有摆脱了世间的庸俗气息才能得到天地间清气,写出清明澄澈的诗篇。作者把写诗与天地赐予联系起来,这就将世间富贵比垮了,把诗人举到了高峰。

过片又从世间权贵不足贵说起。“金张许史浑闲,未必有功名久后看。”金日䃅、张汤之后,世为贵显,与外戚许氏、史氏相埒,是西汉宣帝时的四大家族,他们或是高官,或是贵戚,都曾煊赫一时,为人们所忻羡,而在作者看来简直平常得很,这些当时的大人物,被他用“浑闲”二字一笔抹倒。的确,在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未必有什么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的“功名”,他们随着时光一起流逝是完全合理的。“算南朝将相,到今几姓;西湖名胜,只说孤山。”这一韵把历史上的权贵和历史上的诗人作了对比。“南朝”指宋、齐、梁、陈,这些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偏安江左,故称南朝。当时将相多为腐朽的高门士族,王、谢、庾、顾几大姓之间轮流执政掌权。他们当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颐指气使不可一世,可是到今天有哪几个豪门贵胄为人们所记忆呢?这里(包括上韵的“金张许史”)说的虽是古代的权贵,实际上指南宋王朝的权贵奸佞如史弥远、贾似道者流,他们或已死,或正气焰熏天,世人为之侧目,作者认为这些早晚要被人们所唾弃。与此相反,那位宋初隐居于西湖孤山、妻梅子鹤的诗人林逋,虽然他也没有什么“功名”,但就因为他不慕富贵,写下一些清丽的诗篇,因之便为人们永远记忆,他的居住之地也成为西湖名胜,为湖山生色。此韵和辛弃疾赞美陶潜诗的话类似:“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都是通过赞美为人类创造精神财富的诗人,以贬低功名富贵,抒发词人蔑视权贵的激情。到此作者意犹未足。“象笏堆床,蝉冠满座,无此新诗传世间。”“笏”为古代官员上朝所执之手板,有事书此以备忘。“象笏”为五品以上高官所执,唐玄宗时崔承庆一家,皆至大官,每岁时家宴,其子婿毕至,“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其上”。后多用以形容官僚子弟为高官者众多,清代有传奇名《满床笏》。“蝉冠”,汉代皇帝侍从官员之冠以貂尾蝉文为饰,后作为显贵之代称。此二句言贵族之家尽可安排自己的子弟占有高位,盘踞要津,可以传给他们财富权势,但不可能给他们以才华(也许正相反,正如汉代疏广所说给子弟以财富,则使得子弟“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他们不会有新鲜美好的诗句流传在人间,他们没有给人类增加精神财富。写到这里,作者充满了作为诗人的自豪感,这也是作为精神财富创造者的自豪,因之,他举出了最能引起诗人骄傲的杜甫,“杜陵老,向年时也自,井冻衣寒”。这位诗国的明星,精神财富创造者队伍中的巨人,他为人们留下无比丰厚的财富,他终生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诗,可是他在世间所得极少,一子一女冻饿而死,自己最后也死于贫病交加。作者所举出的诗句是杜甫被安史叛军困于长安之时,至德元载(756)之冬所作,他无衣无食,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空囊》。其中有句:“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诗人故意把辛酸说得很幽默,仿佛不是因为无钱无粮而不举火烧饭,而是因为天寒井冻之故。)与杜甫同时的有多少横行一时的“五陵年少”、公侯卿相,乃至风流天子,不都为人们所忘记了吗?可是这位当时只“留得一钱看”的诗人却以他对人类的贡献,在宋代就受到普遍的尊敬(宋有人将杜甫比喻为集大成的孔子),许多诗人以他为榜样,作者用这位诗国的权威压倒了人间(封建社会)以富贵势力为支撑的权威,使全词达到高潮,就此戛然而止。这三句不仅和词的起韵相照应,也表明作者最尊崇的诗人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诗人。

这首《沁园春》看来是表达自己对诗歌的见解,论述诗人的地位,实际上是抒发自己在穷困潦倒之中坚持创作的激情,并且以贬低权贵作为陪衬以表明作者的坚定,全词充满了为诗歌创作的献身精神,表现出不为穷困压倒的豪情。词的基调是乐观的、昂扬的,其气势磅礴,笔意跳动。作者把诗人和权贵反复对比,而且一层深于一层,权贵越来越降级,“二十四考中书”的郭子仪真正是国家的功臣,平安史之乱,拒吐蕃入侵,勋劳卓著,而“金张许史”则半是功臣,半是外戚,功臣也只是忠诚于汉室,和安邦定乱关系不大,这比郭子仪就差了许多。“南朝将相”则祸国者多,定乱者寡,而且多是腐朽的士族,到“象笏”“蝉冠”,虽非确指,而是指托庇父祖之荫的纨袴子弟,这些更是等而下之不足数了,而用作对比的诗人,则从一般诗人(包括作者自己)到隐逸诗人林逋,再到杜甫则逐步升级,这种安排对突出主题起了很大作用。与表现内容相适,作者用词也掌握好了分寸,对郭子仪这样的功臣,只言达到也“不难”,只要客观条件具备。对“金张”等人则用“浑闲”,有轻视之意。对“南朝将相”则用了一个“算”字,有“何足算也”之意(算,数也。《论语》“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对贵族子弟则一笔否定。由此看来,此词用字用词虽然朴素、通俗,但却富于表现力。

(王学太)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3: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