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姜夔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八归

姜夔

湘中送胡德华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筱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这首词据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考证,大约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以前,词人客游长沙时。胡德华,生平不详。全词描述了离别前的忧伤、临别时的依恋难舍,以及悬想别后所送之人归家与亲属团聚的情景。前面实写,后面虚写,多次转移场景,逐层抒发离情别绪,在章法和布局方面颇具匠心。

上阕分两层。前六句为一层,以雨后寂寞萧条的庭院为背景,写别前。莲花脱落粉色的花瓣,桐树吹下带绿的叶子,是初秋院中之景。竹篱边发光暗淡的萤虫,苔阶下鸣声凄切的蟋蟀,是秋夜庭前之物。这四样景物,有昼景,有夜景;有植物,有动物;植物又有花、有叶,动物又有光、有声,配置匀整,然而情状都带惨含愁,总的构成一片冷清的环境,凄凉的气氛。中间“暗雨乍歇”写天时,“抱影销魂”写人事。词人在雨后增寒之时,落花坠叶之候,独处神伤之际,更添上所见的暗淡萤火,所闻的凄切虫声,情怀自更不堪,“还见”二字,便透出这个分量。何以如此,是因为即将送别友人。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话是不假的。这种将别的愁情,由于用了许多惹愁的景物层层烘染,便见得加倍的浓重。这六句词,俨然便是《九辩》首章的缩写①。

“送客”以下开始转入离别,是第二层。场景由庭院逐渐移至送别的水边。西去,表客行方向。重寻,表明在此送行已非一回,因而倍增伤感。“问水面琵琶谁拨”,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忽闻水上琵琶声”的诗句,而改为以“问”字领起的设问句,语气显得委婉含蓄,顿挫有节。接着,“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则声情激越,寄慨遥深。啼鴂,或作鹈鴂、鶗鴂,又名子规、杜鹃,此鸟“春分鸣则众芳生,秋分鸣则众芳歇”(《广韵》)。屈原《离骚》中有“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之句。这里也是借啼鴂的鸣声来表现众芳芜秽、山河改容的衰飒景象,衬托离情,极为沉痛感人,有人认为其中还寄托了作者的家国之恨。

下阕也有两层意思。前六句承上,着重写惜别。“长恨”三句与柳永《雨霖铃》过片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出于同一机杼。柳词以“更那堪”三字递进一层,本词则以“而今何事”的设问追进一步,以倾吐惜别的深情。然后再以“渚寒”三句景语来代替情语,这里又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诗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艺术手法相似,借淡烟寒水之中一叶行舟缥缈远去的景象,来表达送别者伫立江头,凝望着棹移人渐远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感情。

最后六句写别后,用美好的设想来排遣双方的离愁别恨。文君即卓文君,借指胡的妻室。“倚竹”句借用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和李白《玉阶怨》诗“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中的妇女形象,以表现想象中胡妻等待丈夫归来的情景。“翠尊”三句亦化用李白同诗的后两句:“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描绘胡氏夫妇团聚的情景。点化前人诗句的艺术形象为自己抒情言志所用,不着痕迹,尽得风流,这也是姜夔词的艺术特色之一。

这首词感情真切而不流于颓丧。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说:“声情激越,笔力精健,而意味仍是和婉,哀而不伤,真词圣也。”细腻而有层次的抒情笔法,配合以移步换形的结构形式,也有助于形成那种激切而又哀婉的艺术风味。

(蒋哲伦)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