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秋浦歌
释义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鉴赏】这首五言绝句,借助夸张的手法,运用含蓄委婉的笔调,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对时局的无限忧虑。

写《秋浦歌》时,李白54岁,正当天宝末年。这时李林甫已死,杨国忠当权,朝政更加腐败,战祸连年不断。凭诗人特有的敏感,李白觉察到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在酝酿中,心中充满悲苦,聚集着无限愁思。我们读“白发三千丈”这首小诗,听到诗人心灵在诉说,他忧心如焚,愁思深广无边,不仅头发愁白了,而且白发长到三千丈——他究竟为什么而愁,如果说仅仅因为自己的出路和前途愁到这地步,显然不合李白的性格特点。原来诗人是对时局怀着很深的忧虑,这就是前两句高度夸张的思想感情内涵,也是小诗其所以具有强大震撼力的根源。

“抒情诗里往往运用夸张手法,说出事实上绝对不会有的事,诗人却通过它来抒写极为深刻的感情。由于感情是真切的,所以这些事实上不会有的话也变成合理的和真实的了。”(周振甫《诗词例话·夸张》)“白发三千丈”似乎不合理,但“缘愁似个长”一句,在说明了白发如此之长的原因的同时,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当时悲愤在胸、愁思无限的真切感情,这就使前一句不仅显得合情合理,而且生动地展示了诗人极度的悲愁,获得强烈的艺术效果。正是“白发三千丈”的形象,使诗人要表达的无形的然而又是深长无限的“愁思”变得真实可感了。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真不知明镜里照见的满头白发是从哪里得来的。诗人故作惊人之态,诧异明镜里的秋霜,仿佛不知道那秋霜就是自己头上的白发的反映,委婉含蓄地抒发了忧虑难以自解的苦闷心情。《李诗咀华》写道:“‘何处得秋霜’这五个字,可能勾起了一番痛苦回忆:数十年来,在人生的道路上奔波颠簸,哪一次失意,哪一回挫折,不使他胸中沉积起一层郁愤,头上增添数茎白发!”这满头秋霜,乃是大半生坎坷经历的印迹和明证啊!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安史之乱”前夕的时局危机,又使诗人积郁已久的愁思骤然增大增强,有如冰上凝霜。这两句有问无答,把无限的悲愤和忧思留了下来,使读者在回味和思考中,认识到封建社会一位天才人物的可悲命运,进而联想到那制造个人和时代悲剧的制度。

一首五言绝句,不仅内容深厚饱满,而且构思新颖奇特,“突然而起,四句三折,格力极健”,让人百读不厌。

作者:杨军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130-131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3: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