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效阮公(其六) 江淹
释义

效阮公(其六)

江淹

若木出海外,本自丹水阴。

群帝共上下,鸾鸟相追寻。

千龄犹旦夕,万世更浮沉。

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

鉴赏

江淹的诗素以拟古著称,钟嵘《诗品》说他“善于模拟”。拟古是两晋南北朝诗歌创作的一种风气。模仿、学习往古优秀之作的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同时也借以抒写自己的情怀,这在当时原也无可厚非。《效古》十五首,就是模拟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的。阮籍生当三国魏正始年间,政治极其险恶,“有识之士,多难自保”。因此,他的作品常常采用比兴的手法,把自己不可明言的忧惧、愤懑、牢骚、感慨等复杂心情,借助于感性具体的艺术形象,曲折隐晦地暗示出来,形成“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诗品》)的托意遥深的风格。江淹写《效古》时的心情,与阮籍多少有些相似之处。当时他正在建平王刘景素手下任镇军参军,看到刘景素日夜与心腹密谋反叛,知“祸机将发”,意欲劝阻。这种心情,当然也是不可明言的,便模拟《咏怀》的表现手法,写了这十五首诗献上。于是,《效古》也便获得了类似于《咏怀》那样的艺术风格。这从“若木出海外”之例,可以窥见一斑。

言在此而意寄于彼,是比兴的基本特征。这首诗从字面看来是写若木,其实都是暗示与影射刘景素的。诗中若木的形象,是刘景素的化身。首二句暗示刘景素出身之贵。若木,这神奇的大树,据说是出自丹水之滨,而丹水又是源于“其上多金玉”的丹穴之山的;它又植根于太阳过往的地方,而太阳向来是“人主”的象征。刘景素,则是锦衣玉食的皇亲国戚。三、四句暗示刘景素地位之重。“群帝共上下,鸾鸟相追寻”,群仙上下九天要借助于这高耸入云的大树,“择木而栖”的鸾凤也常常飞集在它的枝干上歌唱。刘景素则据于政治上的要路,那些热衷仕途的人们也不免要来巴结逢迎,攀龙附凤。五、六句暗示刘景素的福泽之久。他作为“金枝玉叶”,将会得到“人主”的庇荫,世世代代永享荣华富贵,正如那历万世而不衰的若木一样。最后两句则是直接议论,奉劝刘景素“贵人自重”,好自为之,不可听信小人之言,心存侥幸,铤而走险。

这是一首讽谏诗。讽谏诗要投合被谏者的心理,方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此诗借对若木的夸张描绘,极力夸耀刘景素令人炫目的权势与富贵,以劝说他不要把这一切毁于一旦,这正是有意迎合那种自高自大的皇室贵族的虚荣骄横的心理。当然,对于刘景素来说,书生的一纸空言哪里能遏制住他的野心!江淹不仅没有达到谏止的目的,自己却因而被贬到穷乡僻壤。但他的这些讽谏的诗篇却流传下来,令我们读后有“言已尽而意有余”之感,确有《咏怀》诗之风。不过,模拟越像,就越无个人的风格,这是江淹所有的拟古诗的根本弊端。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