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大车 诗经
释义

风·王风

大车

大车槛槛,〔1〕

大车驶过声坎坎,

毳衣如菼。〔2〕

身穿毛衣青色淡。

岂不尔思?

难道是我不想你?

畏子不敢。

怕你犹豫心不敢。


大车啍啍,〔3〕

大车驶过慢吞吞,

毳衣如〔4〕

身穿毛衣红殷殷。

岂不尔思?

难道是我不想你?

畏子不奔。

怕你犹豫不相奔。


穀则异室,〔5〕

活着各住各的房,

死则同穴。

死后同埋一个圹。

谓予不信,

别说我话难凭信,

有如皦日。〔6〕

天上见证是太阳!

注释

〔1〕大车:牛拉的载重车。槛(jiàn)槛:车行声。

〔2〕毳(cuì)衣:用兽毛织成的衣服。菼(tǎn):初生的芦荻,青白色。

〔3〕啍(tūn)啍:车行声。

〔4〕(mén):红色的玉。

〔5〕穀:活着。

〔6〕如:此。皦:通“皎”,白,光明。

鉴赏

在《诗经》为数众多的恋歌中,《大车》是很有特色的一首。诗中女主人公爱上了一位男子,但又不肯贸然和他同居(“穀则异室”)。并非她心怀二志,而是她对恋人的态度尚无十分的把握。《大车》一诗便是在这种矛盾心情中所作的爱的试探。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大车啍啍,毳衣如”,这不纯是兴语。车走雷声,毛衣鲜艳,都暗示出一个很有身份的男子的形象,那无疑便是女子的意中人了。这里应隐含有两情相逢的值得记忆的往事,或许他们曾经同车而行;或许当初结识,他就是这样驱高车,盛服装,显得风流倜傥,令人一见难忘。时光可以使记忆变得模糊,但那车声,那服色却令人忘不了。也可能是另一种情况,那人丽服乘车而来,要讨一个重要的口信。从后文“穀则异室,死则同穴”二句看,那女子其实是早已表明心迹的,所欠的只是一个“穀则‘同床’”的许诺。那么,她在犹豫什么呢?

读者须知,当时的婚俗,已逐渐受到礼教的干预了。“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齐风·南山》)舆论已不容非礼的自由结合,连上层统治者也不免这种约束。诗中那个好身份的男子虽怀有爱的觊觎,又不能不顾虑重重。这从“岂不尔思,畏子不敢”两句,有着充分的暗示。什么不敢?私奔的不敢。“畏子不奔”,便是进一步的补说。换言之,那男子受到了一些约束,不敢将两个人的隐秘感情、隐秘关系,公之于众。他只能采取幽会的形式,而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作出更多的牺牲,尤其是名誉上的牺牲。这正是女主人公深感不满的,所以她话里带刺,而且一语破的:“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这与其说是讥讽,不如说是反激,诗句妙处也正在这里。说你不敢,正表明“我”敢;说你不敢,是希望你敢。也许先前是男方要女主人公表态;现在反过来,是女主人公逼男方表态了。成,还是吹,都在一句话。诗通过活生生的人物语言,展现了极富戏剧性的爱情谈判,很有意味。“岂不尔思,畏子不敢”,这是火辣辣的挑逗。“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这是坦率的表白。那女子很有性格,决不如“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那等的盲动;而是将命运攥在手里,引而不发跃如也。不怕她现在静如处子,只要对方一句话,她也能脱兔般地行动。

的确,此诗所写一面是爱的大胆,一面是爱的矜持。女主人公为再一次表白爱的心迹,于是旧誓重提:“穀则异室,死则同穴”,今人曾翻新为“生不同床死同穴”(田汉《关汉卿》)一句。这里值得玩味的是“穀则异室”四字,看来那女子是要坚持敢奔的条件的,否则不全则无,把希望留到身后。“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指天为誓,更见信念。

诗人写到这里戛然而止。那男子听后是赧然而退,还是回应如响,并不是这首抒情诗的兴趣所在,诗人不画蛇添足。他要表现的是一种爱的心境,一个活生生的个性,就此而言,《大车》一诗是完满成功了。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4:31:32